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张 玲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关键词】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渗透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呈现形式有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技文明、科学精神、民主法治、联系现实等。从先秦时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当代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家国情怀始终是我国民族永远追求的目标。家国情怀的出现绝非偶然,它始终是人民歌颂的主旋律,它是人民对自己国家和同胞所表现的博深大爱,是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不断追求。作为一种无比高尚的情怀,家国情怀还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底蕴,它是人们不断奋斗、不断攀登、不断努力的精神支柱。因此,家国情怀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长久、最珍贵的精神宝藏。
  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历史,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国家富强的强大力量,让学生更加认同中国精神、道路以及文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归属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维系的心理表现。认同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后,对国情以及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深入了解与高度的认同,这直接关系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学生在树立了国家认同感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让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
  1.利用疆域地图等教学工具与手段。疆域是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是民族寄寓特殊情感的土地,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叙述、边界地图及山川图片,可塑造历史时空观念里的家国“意象”,并可据此孕育家国情怀。从学习心理角度看,疆域地图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家国意象。“意象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那些没有直接经历过的或者只是听说过的事物。”疆域时空观念里的家国意象,既带有国家迁延的政治地理认知,又附有与此疆域相连的归属性情感,它帮助学生实现了对昔日未曾“谋面”国家的具象性认知。“认知有着强烈的情感和意欲维度,一个人所有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都参与到了意义的创造、发现、诠释和转换之中。” 凭借疆域时空观念所生成的国家意象,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对此疆域的占有或治理、该地理空间所附带的国家情感印迹等都会孕育其中,浸入到此领土的家国情怀亦实现了由认知到情感的转换与升华。
  2.以民族英雄人物与重大事件等为典型。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常会激起人们指向国家的情感波澜。秦统一六国,初步奠定了秦汉时期的疆域版图;汉唐争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疆域;由元至清,尤其康雍乾三朝,建立起空前巩固与统一的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诸如此类,都会激发学生某种程度的国家自豪感。不仅如此,收回被外来势力侵占的国土,使国家疆域免遭侵犯,更能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郑成功收复台湾,能使学生通过感悟郑氏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行为,从心理维度达成国家认同;长城抗战,既是对国家疆土的誓死保卫,亦是对学生国家认同的行为指引。相反,国家领土遭遇分裂或割让,会使学生不可避免地遭受国家记忆创伤与耻辱。近代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土的割占,会使学生痛心疾首;日寇对东北三省的强行侵占,更会引发学生愤恨。所有这些,都是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唤醒。
  3.提炼国家符号。国家符号是国家精神与文化的情感性象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许多内容,诸如中国汉字、绘画、楚辞汉赋、青铜器,乃至秦长城、汉装唐服等,都可提炼为国家符号,激发、渗透、生成家国情怀。比如,长城原初是先秦时期中原汉民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性工程,后经秦汉明清时期大规模修建,以及后世的人文传承,它不仅成为军事防御性工程,更升华为由战争而实现民族融合、国家繁盛的民族精神象征。
  4. 结合当地资源,让学生正视身边的历史。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这样能够更加让学生感同身受,树立起强烈的家国意识。每一个人都有家乡,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先辈的不易,清楚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很多人的牺牲换来的。如果我们的国家在遭受苦难,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小家也不会安定,我们与国家是一个共同体。讲述本地的历史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在每一位学生心里牢牢树立家国情怀的情感。
  5. 利用网络媒体资源。现阶段,网络技术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育行业亦是如此。将一些网络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起家国情怀,这种方式也更加形象直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这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对其各种感官的刺激也更加强烈。如在教授“抗战”这一段历史时,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经典战役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对一个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激烈,认识到正是因为家国情怀,那么多革命先烈才勇于奉献、勇于牺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强大的家国情怀,激发其报国的壮志,为我国的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6.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单单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降低教学的效果,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诠释出来。可以定期举办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这样可以使学习更加简单,更受学生的欢迎。如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英雄人物的纪念馆参观学习,去一些革命根据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实地的参观让学生的感受更加强烈,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激发其强烈的家国情怀,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秦文霞.用家国情怀点燃语文课堂正能量的火花[J]. 新课程,2017(3).
  [3]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
  [4]王德民赵玉洁. 论历史教育的家国情怀[G],历史教学,2018年第3期.
  • 【发布时间】2021/6/16 16:38:58
  • 【点击频次】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