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孟庆娟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分层教学法的出现显著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该方法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从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入手,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的作用,阐述小学四年级的常见的数学问题,并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实践;研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相同的数学知识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利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让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都得到提高,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和作用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借助该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更加科学,可以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指导活动,进而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情况,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的原则,实现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首先,有利于统一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让数学问题和教学目标更好的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因其自身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在学习同一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情况也存在差异,要想实现学生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遵循因材施教的思想,该方法可以避免教师忽略某些学生。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关注,以此保留其学习的动力。
  二、 小学四年级的常见的数学问题
  首先是认识大数这个问题,比如在学习《亿有多大》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以前学生更多的接触千百等数量单位,尚未接触过万和亿的数量单位,在学习《公顷和平方米》的知识时,会更加频繁的出现以万为单位的数量。
  其次是乘除法的学习,《三位乘两位数》是基础乘法的延伸,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除法学习的结束,复杂的乘除运算会让很多小学生容易出现恐惧的心理,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克服学习压力,产生学习兴趣。
  再次是角和图形的学习,在《角的度量》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对角度这一概念进行掌握。
  最后一个学习重点部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这部分知识有效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
  (一)学习分层
  要想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作用,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为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进行分层,为了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开展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概观定论,而是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考评和重新分层,这样会让后进生保持学习兴趣、中等生有前进的动力、优等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比如完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考试后,再次进行分层可以让考试成绩最好的两名中等进入优等生行列,在中等生队伍中选取成绩最差的两名进入后进生队伍,这样就可以对全体学生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
  (二)学目标分层
  在教学目标的分层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到某一节课,比如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设定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基础较为牢固、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设定为A层,在班级中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定为B层,对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定为C层,然后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说来:为A层学生制定出有一定难度,或者可以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的题目,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B层的学生教师要强化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定出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只要侧重让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设计出简单的题型,通过这样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各取所需。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理上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小数末尾如何去零简写的道理,把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中,进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完成对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之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层,这也是小学数学分层最难操作的部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同一知识点做好梯度设计,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重点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确保提供的问题难度适中,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提供的问题要更加基础,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进行解答,最终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2.7+8.6+4.4- 1.7这道题,就需要A层的学生合理利用交换法做到简便运算,而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则需要扎实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正确性,然后让逐渐让学生了解算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习的动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后进生感受到被重视,也要鼓励优等生主动帮助后进生,这样才会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利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定期进行重新编排,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更长久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锋.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 新课程:小学, 2017(5).
  [2]唐海燕. 因人制宜,人以群分——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分析[J]. 新课程(中), 2017(2).
  [3]袁先军. 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成才之路, 2017(6):82-82.
  • 【发布时间】2021/6/16 16:46:12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