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学的探讨

 

【作者】 黄桂彬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棠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说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非常大,仍有很多老师带着功利性去传授知识,用学习成绩去衡量学生。要改变这一现状,老师就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谈两方面:一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其一,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大的好奇心,但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其二,自主性原则。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反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三,启发性原则。虽说课堂导入环节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要将其与之后的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策略
  (一)故事导入法
  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大多是故事导入法,但其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这种方式仅靠老师去说,而数学老师毕竟不是专业讲故事的人,很难用单薄的语言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所以,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讲故事,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讲故事。故事的内容主要为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的对话。乘号会说:“数字遇到我都会变大。”除号会说:“数字遇到我都会变小。”这种趣味性的对话既会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又能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资源导入法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老师从信息技术的特性入手,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课堂导入环节,以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网络资源。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这些资源都能在恰当的时间发挥自己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负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吐鲁番的最低海拔是多少吗?”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然后,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当场查询吐鲁番的资料,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负数到底是什么?如何表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
  (三)微课导入法
  微课是近几年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也是信息技术的一种,主要是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出现的。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导入的需求自主添加文字、图片和音频。这将为之后的学生自主探究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基于教学重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渗透‘转化’思想”来制作微课,然后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之后的教学就很容易展开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和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学生关于1时=60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龟兔赛跑的情境,将钟表具化成12棵树,作为龟兔赛跑的路线,然后我设置动画时间,使龟兔赛跑时间同样多,开始赛跑,跑得快的兔子跑了一圈(60分)时,跑得慢的乌龟只跑了两棵大树的间隔(1时)。通过龟兔赛跑的展示,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和学生难度,突破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亲切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我教学“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超市购物的情境,要求同学们帮贝贝同学购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大瓶装1.25 L,售价5.6元,小瓶装500 mL,售价3.5元。贝贝同学参加聚会,最少2 L,请你设计一种最省钱的购物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购物方案。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真正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不断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素质教育,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3):81.
  [2]徐文文.同一首歌,不一样的情怀: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24):179.
  [3]尹敏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策略初探[J].创新教育,2014(23):203.
  [4]李久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12).
  • 【发布时间】2021/6/16 16:46:36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