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荀 警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七舍镇鲁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为了实现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强化教学设计有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依照学情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提升的方法,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学科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可以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科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呈现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教学设计。就现阶段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展开如下内容研究。
  一、借助调研,有理有据地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是开展教学设计的前提和依据,但是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学经验,而是要合理通过实际调研获取数据,如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问卷调查可以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设计。访谈要求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错误前概念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切实了解学生想法。观察既可以是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可以观察学生在课下完成练习的过程。此外,还可以收集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试卷等,这些也有助于有理有据地分析学情。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式折线统计图”前,教师可以设计问卷对学生先前的知识基础进行调研。在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前,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对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那么学生对此了解有多少呢?于是设计问卷,在问卷中首先出示一个关于树苗生长情况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请学生看图回答哪段时间树苗长得最快,并说明理由。其次,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此类统计图,如有,请说明在哪里见过。問卷结果显示,69%的学生能正确回答树苗长得最快的时段,但在说明理由时,87%的学生都是从点所对应的数量这个角度来说明的。这反映的是学生习惯于从量上去读图,而不是从折线的变化趋势来读懂图中蕴含的信息。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学生之所以习惯从量上去读图,是受到先前条形统计图学习的影响。对于第二个问题,58%的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是在书籍报刊、广告牌、股票走势等。基于这些调研结果,教师在呈现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可暂时先隐去数据,这样可以让学生专注观察线的变化趋势来读图,避免先前学习所带来的干扰。读懂线的变化之后,教师再呈现数据,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形到数,最后数形结合,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合理设计合作学习问题
  教学问题设计关乎整体教学设计质量,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难易度控制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问题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颜色、长度不同的塑料板,让每个小组领两种颜色、长度各不同的塑料板。领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将你们手里颜色、长度不同的塑料板连成同样的长度,各个颜色最少需要几根?”a组学生选择是紫色和红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2cm和3cm;b组学生选择的是黑色和白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3cm和5cm;c组学生选择的是粉色和黄色的塑料板,其长度为4cm和5cm。通过这些已知选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展开“头脑风暴”,最后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a组的紫、红塑料板分为别需要3根和两根;b组的黑、白塑料板分别需要5根和三根;c组的粉、黄塑料板分别需要5块和4块。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下获得自信心,并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学生走神。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开放性特征,教师合理的启发更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起到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正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显示一个正方形,在每条边的旁边标识边长的长度,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例如:正方形每条边的边长是多少?当学生回答出每条边的边长后,教师可以在进行提问:这说明了正方形的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然能回答得出来,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谁能又快又准确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想着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加,然后就计算出其周长。但是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考虑,由此学生就会得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的计算方法。
  四、突出数学本质,体现数学特色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归纳等都是带有数学特色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可将这些数学活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精心的活动设计一定会带来精彩的教学效果。例如,可将“探究正方体中最大的圆柱体体积与原正方体体积的关系”的活动设计为:活动一,探究正方形中最大的圆与原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请学生实际操作,在正方形中剪出最大的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78.5%。活动二,探究正方体中最大的圆柱与原正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借助活动一的结果启发,教师先请学生对活动二的结果进行猜想,然后请学生自己进行公式计算来验证正方体中最大的圆柱体体积也是原正方体的78.5%。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有层次的,活动一是为活动二准备的,启发学生将活动一获得的方法、结论类比到活动二中来。这两个活动融合了类比、猜想、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体现了数学学科特色。
  结束语
  综上,教学设计集合学科教学方法和艺术为一体,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为了提升学科教学设计有效性,我们需要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结合学科特色设计有个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案。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提升的方法,旨在促进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春清.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2(23):320-321.
  [2]李畅.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09):144-145.
  [3]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03):215-216.
  [4]付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J].时代教育,2013,12(06):150-151.
  • 【发布时间】2021/6/16 16:46:47
  • 【点击频次】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