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作者】 张娟娟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个能够被孩子们接受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故事教学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能力方面的引导,那么又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孩子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意味着什么,才能激发孩子倾听故事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做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孩子,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是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孩子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孩子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孩子对词语的记忆。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孩子,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孩子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孩子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加深语言训练
  如果只让孩子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孩子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孩子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孩子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复述故事了。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孩子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从而对孩子加强语言训练。
  三、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想象能力,引进创新机制
  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孩子们的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的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了孩子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孩子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孩子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孩子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他留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许多孩子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了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孩子在故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一定会引进创新机制。
  四、培养孩子对美的认知能力,注入审美情感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孩子的品质与情操。孩子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孩子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孩子对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且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在故事中,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孩子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他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取,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总之,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对故事的浓厚兴趣这个契机,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功能,让故事发挥出更大的更有效的作用,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长大。

  • 【发布时间】2021/6/16 16:47:00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