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剖析现代乡镇幼儿教育中的 家校磨合之矛盾点和调解艺术

 

【作者】 黄彩玲

【机构】 广西那坡县德隆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乡镇幼儿教育收到地域性的制约,存在独特的特点。其中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幼师、幼儿三个教育群体,构成一个教育圈,这个圈子中幼师的教学差异,家长的素质差异与幼儿的个体差异交互作用带来各种教育认知冲突,这些冲突的存在又直影响到幼儿教育效果。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游戏就是玩,但其实游戏课程是门科学,游戏课程再幼儿教育课堂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幼师很重视幼小衔接,家长认为仅是自然学制转换。这些冲突都需要家长与幼师采用适当策略来化解。
  【关键词】 家长;幼师;教育认知冲突;和解策略

  乡镇教育中,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很多家长再培育子女上观念不够开放,在和教师的观念相持中,会发生矛盾,由此带来的鸿沟需要妥善解决,才能实现乡镇幼儿教育中家校关系的和谐共融,实现现代幼儿教育的共赢。
  一、游戏融入课程的幼儿园教育
  (一)家长和幼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
  家长认为幼儿的游戏是“玩”。与教识字、教拼音、教数学、教儿歌相比,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玩游戏是一种休息,这不是学习。部分家长甚至认识,幼儿玩游戏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幼师认为游戏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幼儿按照幼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各方面的收效是薄弱的和难以评估的。幼师对幼儿的诸多行为习惯,并没有全面考察和衡量的机会。当游戏课程被引入幼儿课堂,游戏与传统幼儿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融合后,当游戏有效渗透入幼儿的语言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后,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幼儿对各种幼儿教学的学习兴趣,也为幼师考察和衡量幼儿提供了多种维度。
  (二)游戏融入课程的教育实践
  1.因情施策,合理介入游戏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提升幼儿对场景的带入感,产生浸化式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些适龄的空间游戏,可以让幼儿慢慢地感受物体的空间造型,从而幼儿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争性游戏的引入,让幼儿提升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激发上进争一流的精神。例如在幼儿课堂中开展“抢凳子”活动,幼儿可以体验到抢的乐趣,通过观察其他幼儿抢凳子的动作和空余凳子的变化,幼儿会预估下一步形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因时制宜,科学规划游戏教育
  幼儿教学中的游戏要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相匹配,与幼儿关注点、兴趣点相结合。幼师在引入游戏前需要科学规划。一方面,根据班级幼儿的性格、喜好、兴趣点,设计科学的游戏方案。根据游戏环节进行场景布置,做好安全防护预案,充分考虑到幼儿在参与游戏教育课程中可能产生的突发状况,对每个环节中的细节进行全面把控。另一方面,幼儿游戏教育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借助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给幼儿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幼儿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播撒自己的爱心,积小善为大善。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心中有党、有国、有家人。
  二、家长与幼师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冲突
  (一)家长和幼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从大班升至小学,是一个很自然的学制转换,可以完全交由学校和老师来完成。另外,家长认为孩子具有天然的适应性,有了三年幼儿教育的基础,孩子步入小学,进入新阶段后,自然会跟上节奏,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幼儿学制转换的过程不需要家长提供额外的帮助。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此持相反的观点:幼升小的幼儿大多7-8岁,年龄小、环境变化经历少、心态脆弱。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幼儿幼升小起步阶段容易出现不适应,包括学习的不适应,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以及心理的不适应等。针对这些问题,幼师认为幼小衔接很重要,需要家长和幼师等共同努力、为幼儿保驾护航。
  (二)幼小衔接的家校合作策略
  1.幼师把握方向,提升幼儿专注力
  专注力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是高效学习的基础,也是幼师在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视、着力培养幼儿的一种的能力。幼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大班,要注意幼儿专注力的培养,通过设置注意力培训课程、提高小课时长的方式,借助自主阅读书目、个体完成绘画或手工,分组完成实验等活动项目,磨砺幼儿的耐心、细心和恒心,提升幼儿专注力。幼儿个体之间的秉性、注意力有差异,幼师在把握方向时候要区别对待,不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
  2.家长精心引导,培养幼儿生活力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集体生活,包括穿衣吃饭等大多是在保育员和老师的共同帮助下进行的。随着幼儿学龄的增大,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临近,幼儿也需要走向自我的独立,既包括精神上的独立,更包括生活上的独立。家庭是训练幼儿生活力的最佳场所,吃饭穿衣、社交处世,这些生活力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老师的意见,在家进行重点一对一甚至多对一辅导,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衔接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家校合理衔接,营造从容养育氛围
  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赢在起跑线”理念,各式“幼升小宝典”“牛娃全面培养攻略”刺激着广大家长的神经。焦虑氛围的蔓延让家长感到无助,对幼儿的培养更是无利。盲目的比较,会让幼儿无所适从;高压的指令,会让幼儿紧张失措。家校合理衔接,提供从容养育氛围。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入学要求,做好幼小衔接基础准备工作。
  三、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
  (一)家长管理课后作业的利弊
  幼儿阶段的课后作业内容丰富,包括手工作业(绘画、折纸)、语言作业(朗诵、唱儿歌)、观看影片等。家长认为,由家长指导幼儿完成课后作业很有必要。幼儿年龄小、手脚协调度不高,很多课后作业难度大、精细度高,单凭幼儿一己之力,难以高质量完成部分课后作业。通过家长的适当指点,可以帮助幼儿正确领会教师的意图,吸收老师上课过程中传授的知识点。另外,家长阅历丰富、学历高,在指导幼儿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会把人生智慧浓缩贯穿于其中,帮助幼儿又好又快地完成教师的作业。但是,很多幼师认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家长的过度干预对幼儿的成长是一种伤害。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更会造成幼儿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对独立完成任务会有束手束脚的畏惧心理。长久以往,幼儿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环境新任务、面对突发事件都会有本能的抗拒。
  (二)家长指导课后作业的策略
  1.适当指导,不越俎代庖
  家长在收到幼师发出的相关作业信息后,要及时捕捉关键词,掌握重要信息点,对幼儿的作业难易程度、工作量有个准确预估和科学判断。然后,家长给幼儿提供阐述作业的机会,既锻炼幼儿的记忆力,也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家长帮幼儿适当分析课后作业的内容,让幼儿自行准备课后作业所需工具或材料,从易到难开始实施步骤。适当指导,不越俎代庖,放手但不撒手。
  2.全员参与,整合家庭资源
  幼儿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提升幼儿课业,其考验的也是幼儿背后的家庭资源。幼儿阶段所谓的“拼爹拼妈”,拼的不是所谓的物质财富堆砌,拼的是家长的见识和格局。在幼儿课后作业的实践中,家长要充分整合家庭资源进行整理。根据家庭成员的职业、爱好、特长进行任务分工,不同的家庭成员对孩子不同类别的课后作业进行相应的指导。既分散了幼儿课后作业对家长精力的牵制,又提高了家长对幼儿课后作业指导的针对性、水平和效率。家庭成员轮番对幼儿进行陪伴和指导,增进了家人之间情感的亲密度,也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学习的参与度。
  3.家校沟通,反馈课业水平
  家长在指导幼儿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师的反馈。作业完成过程中,幼儿整体的参与度和实际水平要如实反馈给幼师,并且根据指导情况向幼师提供合理化建议,更好地布置适合幼儿的课后作业。另外,家长可以少量尝试完全由幼儿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比对,家长和幼师共同来找差距,从而更好地评估每个幼儿的真实创造力,课业完成水平,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基于乡镇教育的特殊性,在尊重教育的主客体中,妥善进行调解,并分析家长与幼师对幼儿教育认知的若干冲突,为幼儿家长和幼师双方提供了公正客观的评论及指导。有助于高效化解家长与幼师双方的矛盾,有助于形成推动幼儿教育更好发展的合力,有助于共同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霖芳. 教育变革背景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邱瑜. 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全海英. 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 【发布时间】2021/7/7 17:08:37
  • 【点击频次】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