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富强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槐花镇板桥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因素。本文章分析了小学生审题薄弱环节原因,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的策略。希望对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无论做何事,方法对,事半功倍,教学亦是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审题能力。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很大程度就取决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一、 小学生审题薄弱环节分析
  从教学实践中知,小学生审题薄弱环节的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原因,二是学生的原因所致。
  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
  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匆  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
  (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
  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  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
  审题习惯不良,没有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就盲目的做题,而导致解题错  误。
  (2)概念不清,理解不当
  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不透,靠死记硬背概念,导致审题偏差,致解题错误。
  (3)理不清重点,思路混乱
  在做数据较多,题目较长的题目时,学生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致解题错误。
  (4)作业不认真,敷衍了事
  学生作业当着完成任务,不仔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敷衍完成了事,致解题错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那么如何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我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策略:
  一、“认真读题”是认真审题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愿意,为进一步思考答题作准备。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用眼睛很快地扫一下题目,就急于动笔了,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是学习中的一种错误定势,感觉到这个题目就是这样做,结果犯错了,而且有时其至是一种低级错误,比如,在中低年级,出现一题中有两个问题的、学生就会出现只解答其中一个问题的现象,在己经知道一个数谁比谁多少或少多少,学生往往见到多就用加,见到少用减,结果错了。如果让他重新再读一读题目,往在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用了老师指导就能正确解答出来,可见此种错误甚可惜。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把题完定整地读一遍,不仅是文字类的题目,还是计算题都一样,形式上可以指名学生读,或者集体读,或者自己轻声读,默读等等,如此坚持训练,养学生自觉养成一种读题的习惯。并且在读题的过程中将一些重点的词句划出来,比如“剩下的”、“一共”等等,为下一步那解分析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学会理解”是正确审题的保证
  我们光把题目读完整,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对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要作进一步的理解,否则,就会妨碍下一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首先,在题目中出现的数学术语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比如:行程问题中出现的“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归一问地中的“照这样计算”,还有经常会出现的一套”,“最多”或“最少”等等,在读题时,都要逐一弄懂它们的意思。其次,对于一些关键句,要反复推敲,进行辩证分析,决不能一带而过,基于年龄上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都不能正确理解,抓不住题目的关键,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一些划浪线、点重  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字、句,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对题意的  理解有所帮助。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记忆和浅显的理解,而要结合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具体渗透概念,使得概念具体化、实用化。
  三、“动手操作”是有效审题的策略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处理与再输出的过程,而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动手操们可以是画一画,做一做,甚至是模拟演示等等,比如:在理解行程问题中不同的行驶类型,我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行驶”等等情境,二是让学生画线段图将这些情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出来,直观形象数量关系也一目了然。既帮助了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也是读学生审题方法与策略的一种培养。
  四、引导学生观察题型,进行比较、归类、补充
  小学阶段的计算题和应用题类型不是特别多,可以进行专题的分类教学。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完全可以随时渗透分类的思想,对各种计算题和应用题进行对比,归类,补充。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引导学生在一团迷雾中理出主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  也渗透了一些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当然,这种分类教学不能一步登天,不能拔苗助长,而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情进行适当及时的归类总结。相信在这样的教学后,学生拿到题目就会自然地进行归类,自觉地理出解题思路。
  总之,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并在练习种多增加一些对比题训练,引起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真正帮助他们提高审题能力。
  • 【发布时间】2021/7/7 17:34:54
  • 【点击频次】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