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丁建军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城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而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纵观现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发现,课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越来越多。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抓住课文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渗透呢?本文我们将详细阐释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是学生交流的工具,同时它又具备了很深的文学性,因此语文学科集合了工具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它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进行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育人,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对学生的品质和道德方面的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为此我们从小就要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思想。下面我们将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汉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一个汉字就浓缩着一个小小的历史故事。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世界的舞台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领略到汉字的美感,奠定学习国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动态影像给学生播放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小篆等演变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识字四》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的象形文字,让学生从日、月、水、火、山、石中感受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到学生一些生动的意向,从汉字的意义入手,借助于语文园地中的书法内容,传递给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汉字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建立起对汉字的热爱。又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字谜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这四个汉字,既消除了识字教学中的枯燥性,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于中国汉字的认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古诗词除了具有优美的意境和精练的语言外,还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涉及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古诗词,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生活和思想理念,有些古诗词还传递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优秀的传统美德。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更是加重了对于学习古诗词的比重,关于古诗词的背诵和学习的篇幅在教材中大大增加,这些都充分展现出了目前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中的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背默,还需要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渗透。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中我们涉及了关于古诗《悯农》的学习,这首古诗传递给了我们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中华传统美德,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这一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又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们应该从古诗中传递给学生一些比较积极的正能量,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古代诗人先人具备的一种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再比如高年级涉及的《游子吟》的学习时,我们应该向学生传递我国孝道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进行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在国学故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国学故事,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国学故事,通过听、说、读、写、演等方式展开训练活动,则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这些历史故事来说,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同时很多故事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教材中涉及的寓言故事、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进行学习,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也是我们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我们学习到了关于《负荆请罪》的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人应该知错就改,具有宽容的品质,然后结合当今时代的背景和处事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又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曹操和他的儿子曹冲,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又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这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能够很好地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中公而无私、忧国忧民的思想。
  另外,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内容中有一课是《传统节日》,结合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些成语故事,比如《揠苗助长》《亡羊补牢》,通过这些故事也能够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通过《羿射九日》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上古时代人类与自然斗争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四、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的学习单纯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小学阶段开始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像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它们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播中国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四大名著中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于我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这些书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因此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通过诸葛亮借箭的故事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水浒传》中塑造了108个好汉形象,其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更是体现出了这个人物的智勇双全。当然在很多中国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同时鼓励师生交流探讨,共同学习。
  五、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诵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诗词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意识,而诗词的学习中誦读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所谓诵读,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们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会涉及一些经典的古语句子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只有熟读才能够领悟其中的意境,只有多积累才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自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应该善于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是自由地诵读,也可以是开办朗诵会或者是演讲比赛。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就应该将重点放在诵读上面,通过朗诵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增广贤文》《三字经》《百家姓》,也可以引导学生多进图书馆去涉猎这些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传统节日到来之时组织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端午节,了解爱国诗人屈原,将与其相关的拓展知识在课堂中通过演讲、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渲染传统文化的氛围。
  六、结束语
  总之,当今社会形势下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好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承,实现当前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连健虹,张四海.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6(1).
  [2]任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7(26).

  • 【发布时间】2021/10/9 14:00:26
  • 【点击频次】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