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针对起步作文进行教学

 

【作者】 谢志慧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作文非常陌生,具有很难的教学实践性;这一时期又非常的关键,对学生日后的习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文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和孩子。一提及作文,家长、孩子为之头疼,教师也忍声载道。究竞如何开启学生的心智,促之走上作文之路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由“敢说”到“想说”。
  1、让学生敢说。中年级的学生往往在非正式场合能说很多话,可一但走上课堂,学生就产生了畏俱心理,一惧说不好老师批评;二惧说错了同学嘲笑。这时就需要老师调动课堂气氛,尊重、关爱、正确评价学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不觉得是在上课,从而轻松自如、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想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他们的自觉性,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自愿的参与交际。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借助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有话可说;再如,教学中引进互动游戏、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可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真正达到“想说”。
  二、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良性过渡
  小学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重要的过渡时期,需要教师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实现良性过渡。
  1.要注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就重视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机衔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听后说、先看后说、先问后说、先说后写等方法,提高学生说话水平,严谨学生说话逻辑,具体学生说话内容。
  2.注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在起步作文教学的初步阶段,要充分学习学生们在当下的心理状态和承受力,科学进行教学过渡,实现学生能力逐步上升的目标。
  3.要注重局部到整体的过渡。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观察能力低,感知材料不丰富,即使命题贴近生活实际,他们也容易抓不住中心,不懂得如何谋篇布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的“留白”处或者课后的小练笔对学生进行段落的练习,读写结合,先读后写。
  三、鼓励学生阅读,组建作文兴趣小组
  阅读是培养写作积累的最好方式,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1.要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吸引学生对一些故事及理念的关注,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2.要有规律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定期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朗诵、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开展成语故事比赛活动,通过典故的积累和故事的分享,丰富学生知识素材,从而为开展写作打牢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写作兴趣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掘作文素材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
  “生活是作文之本”。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怎样才能让他们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到闪光点呢?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要及时捕捉住。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引导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2、丰富学生生活,开扩学生的视野。
  目前的小学生,接触社会不多,生活面比较狭窄,这是导致他们作文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生活中,在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和事之后,进而有感而发的写作,从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总得来讲,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榜样和标杆,教师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良性过渡,鼓励学生阅读,组建作文兴趣小组。只有教师在作文起步教学中全面掌握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特殊性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实效,从而助力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0/9 14:05:04
  • 【点击频次】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