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略谈听力障碍儿童能力特点

 

【作者】 彦 彭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清或听不到周围的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儿童心理理论研究是二十多年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正常儿童的理念、知觉、情绪、交往发展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特殊教育领域,对聋童而言,有关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研究还很稀少。因此填补国内对聋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及对聋童社会认知能力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通过对聋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分析能够为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发展甚至是整个儿童社会认知研究的发展提供病理性的依据,使这些研究领域得到更好的完善。
  【关键词】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听力系统的任何部位疾病都可导致儿童听力丧失.单独发生或为一综合征的部分的外耳道和中耳的畸形,可导致传导功能的丧失.单独中耳畸形的儿童,可发生先天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0.1%。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2%-4%。
  (一)听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特点
  包含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优势地位,缺陷补偿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人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各种感官的活动都能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等。感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知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脑对事物多种属性或部分加以综合而产生的整体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并同感觉同时发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一定关系,它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括过去的经验。?知觉是依据反映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进行分类的,如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等。参与知觉过程总有几个感官,他们作用不同,其中一个起主要作用,其他的起辅助作用。?正常儿童上课时,起主导作用的是听分析器,学生同时还要看老师、看黑板、看课本、看挂图、记笔记,在听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视觉、动觉都参与听课活动。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他们上课时不是听课,而是看课,视觉起主导作用,听觉(残余听力)和其他感官起辅助作用。听力残疾给儿童的整个认识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的感知活动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二)听力障碍儿童的视觉
  视觉感知物体、辨认形状、大小色彩、远近灯特征,获得空间表象。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视觉的意义就更加重要。有数据表明,听力障碍儿童所接受的外界细腻系,有90%以上来自视觉。补偿听力障碍儿童的听觉缺陷主要是视觉来承担的,“以目代耳”是听力障碍儿童感知觉的突出特点。
  1、感知活动贫乏,范围狭窄,缺乏完整性。
  2、听力障碍儿童视觉感知能力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发展的。
  (三)听力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顺序性
  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比较凌乱,不系统,不知从何入手,注意了细节却没有把握主要关键部分,观察主次不分,缺乏系统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变。
  3、观察的整体性:偏重部分,忽略整体
  4、观察的深刻性:较注重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本质意义的特征,加之语言水平和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听力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教师使听障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并培养和发展他们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的能力
  2、使听力障碍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交给听力障碍儿童观察的方法
  (1)加强观察方向的指导(2)充分利用多种感官、交给听力障碍儿童观察的方法(3)帮助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
  4、观察时结合及时的语言指导
  5、要重视观察的总结、评价和反馈
  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
  (一)早期教育,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训练是聋童语言教育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二)个别教育,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和语言环境的差异。(三)多方合作,创造最佳语言环境,聋童的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里进行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及多方的努力,为聋人的语言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有助于利用残余听力。
  参考文献:
  [1]《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2]《特殊教育概论》
  • 【发布时间】2021/10/9 17:35:35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