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邝雯雯

【机构】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高效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基本教学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对文章的真情实感有着真切的体会。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以及综合学习能力有重要帮助。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与新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改革教学方式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之所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想法灌输给学生,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也弱化了思考能力。
  (二)教学氛围沉闷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忽略了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再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热情,因而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严肃,这样的教学环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充足的准备,教学内容存在超纲现象,使学生难以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成效。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低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还比较薄弱,对阅读的了解还不够多,因此,往往缺乏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性格好动且活泼,很难让他们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如上文所述,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沉闷,难以对学生构成吸引力,因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低。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不易集中,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通常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物的看法都有所不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小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是千奇百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尊重,不能按照正确答案或者自己的思维去否定学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这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一)优化教学结构
  1.把握整体,感悟整体
  阅读注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尤其是对新内容的初次教学。学生在接触新文本的时候,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文本进行通读,切忌不要单独地对某一段或者某一部分进行感悟,而是要从整体去把握。比如,在《美丽的丹顶鹤》的阅读教学中,以“丹顶鹤的美体现在哪里?”这个问题对全文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感悟出丹顶鹤的美体现在颜色与姿势上。
  2.找寻文章切入点
  教师要对阅读教材进行细致的钻研,把握文章的整体,抓住文章中存在的内在联系,找出切入点。教师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以此作为切入点,由小及大,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在《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中,文中有一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句话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以这句话为切入点,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功夫”指的是什么?徐悲鸿又是如何下功夫的?“有心人”指什么?徐悲鸿又是一个怎样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全文,使学生能够条理清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徐悲鸿为国争光而励志学画的高尚精神。
  (二)课堂提问要合理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将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问题具有指向性
  学生通过语言媒介来接受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课堂提问指向不明,那么学生就会偏离教师的提问本意。比如,有位教师在《螳螂捕蝉》一文的教学中,对“少年精心准备”这一段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对着一段有什么体会?”有同学回答:“我感到少年很老”,虽然有学生说到了少年机智,但不能对少年的机智进行充分地说明,教师在牵强附会中简单结束了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问题具有整合性
  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专心的研究和体会,不仅如此,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从多个突破口中选择并设计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草原》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听读,使学生对草原的美丽有个初步的感受。再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探究性地对文章进行阅读。这个问题结束之后,又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采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对美丽的草原进行描述的呢?”在这个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认识到:首先,作者采用细腻的描写方法,细致地讲述草原的美景;其次,作者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上的动物表现得生灵活现,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问题具有思考性
  具有思考性的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散发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一定要具有思考性,不能局限于“对不对”“是不是”等毫无意义的问题之中。比如,在《理想的风筝》教学中,针对“放风筝”的教学内容,我向学生提问道:从这部分内容中,你们发现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默读7~9自然段,写下你的感受。学生经过默读与思考,回答道:我认为刘老师很热爱生活。我再继续提问:对的,刘老师作为一名残疾人,当他看到在风中翱翔的小燕,他的内心感受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刘老师可以体会到风筝自由翱翔的快乐,和我们一样,放风筝成功了。我:是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老师热爱生活、快乐执着的人格魅力。那么文中“漾”字又体现了什么?学生答:“漾”可以体现出刘老师由心而生的快乐与甜蜜。我:刘老师不肯失去亲自放风筝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学生:刘老师不愿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对快乐放弃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性提问,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含义,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文章人物实现情感共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从整体对文章进行把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教学的优势,合理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多方位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淑妍.初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28):54.
  [2]蒋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19):211.
  [3]何京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初探[J].語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9,(6):26.
  [4]陈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有效性初探[J].语文课内外,2019,(9):188.

  • 【发布时间】2021/10/9 17:36:24
  • 【点击频次】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