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利用故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尝试

 

【作者】 刘俊芳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础学科,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更加和谐地与世界相处,还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对故事教学法的理解和认识,还望诸位同行不吝赐教。
  一、以故事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虽然学生进入小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也有不少学生能够凭借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字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识字教学的结束,反而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在这个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浓厚的探索热情的牵引下对文字及其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这样他们才能通过品味汉字的形、音、义发现汉字之美,进而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要想让学生在识字时生成情感认知,我们不妨将一些小故事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比如,在学习“耻”字时,我们可以将《许由洗耳》的故事引入教学:在上古时代,尧想将帝位禅让给许由。然而,向来以清高自居的许由听到这些消息后便连夜逃到了箕山。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以为许由是谦虚使然,于是在更加敬重之余又遣人去请,并转告他:“如果您不愿担任帝位,做个九州长可好?”然而听到这一消息的许由更是以此为耻,忙跑到颍水边上掬了一捧清水洗耳。也就是说要让“耻”“止于耳”。如果听到不好的事情还要传谣,就是不知“耻”了。这样的小故事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从故事中领略文字的魅力,还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从而高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之能够在与周边伙伴的团结互助中对文字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将一些蕴含着文字信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找出相应的汉字,然后讲述文字背后的故事。比如,我们可以将一张绘有连绵群山的图画展示给学生,让其就图画内容找出具体文字(如山、出,该题无固定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经过热烈讨论,学生势必会对文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选择故事时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牵强附会,倘若文字背后有真实的故事,我们就拿来用,至于那些为了活化教学内容而编纂的文字故事,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解释明白,以免学生因此形成错误认知。
  二、以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由听说向读写转变的重要时期,倘若我们能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那么,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势必会受益匪浅。因此,语文教师不妨借助故事的独特魅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精彩故事讲述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好,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他们方能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曾在班级中开展过“谁是故事大王”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其他同学。为了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认可,也为了将自身的才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搜寻好故事,并将它们用最为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不仅能使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使之在有效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感知阅读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爱上阅读。
  2、在鲜明人物形象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一篇精彩故事中都有鲜明、生动而立体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学生不仅能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比如,在阅读《画杨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重点词句来感知“老师”和“我”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这个人物形象:
  第一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第二处: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第三处: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在这三段话中,作者不仅通过“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回到讲台”以及“举起我的画”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将老师的认真与细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还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将老师的严肃、和蔼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了这些文字,一个认真、严谨的慈师形象便跃然纸上。让我们再看“我”的形象塑造: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几句话表现了“我”谨记着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地描绘着自己看到的东西,表现了“我”的求真务实。经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对故事主题及作者的创作情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在对内容、人物等的分析中提升概括、提炼能力。
  三、以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却令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深感无力。然而,笔者通过一系列摸索,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上取得了颇为有效的成果。在此,笔者将分享一二,还望诸位同行不吝赐教。为了响应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改革理念,也为了更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天性,笔者也将故事教学法引入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及其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维护上下了一番功夫。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想法倾注于笔端。比如,笔者曾让班级学生尝试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的好友或亲人,然后鼓励他们将这些只言片语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形式,很多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莫名敌意消失了,还有不少学生在这种热闹、精彩的氛围中渐渐喜欢上了写作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对于优秀文章,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不过是沧海一粟。除此之外,真挚的情感、科学合理的结构、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都是一篇好文章的要素。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不妨用精彩的故事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之能够找到写好文章的诀窍。比如,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谋篇布局,笔者对他们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这样他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直入主题,避免跑题,还能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地写出来,完成文章写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技巧虽然能使学生写得更加流畅,但这只是文章外在形式的“酷炫”,更不可忽略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就一篇文章来说,情感才是其灵魂和核心。因此,为了让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中,笔者经常让学生选取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做“小练笔”,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之最大程度地把自己的爱、恶、喜、憎等情绪融入写作中,最终收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效果。
  四、以故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故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讲故事、分析故事中便可窥见一斑。其实,故事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口语能力的优化与提升,更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通过一系列故事竞赛,学生不仅能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等介绍给别人,还能在面对众人的表达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当学生想要将某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讲给同学时,他就必须对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主要情节有大致的判断和概括,然后站在听众的角度认真思考,以确保同学听了自己的故事后有预期之中的效果。通过这样的信息提炼与归纳、整理,学生不仅能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在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番别致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对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故事教学法不仅能以精彩的故事情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能使之对语文教学产生更加强烈的好感。由此可见,故事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很有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在深刻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恰到好处的引导,从而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甜美的胜利果实。
  • 【发布时间】2021/10/9 17:46:38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