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造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作者】 曹 娴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民间故事进课堂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较单一,注重课本知识传授,缺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不感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当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师们也在上课时会迎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但这些方法,引起学生兴趣的是那些形式,而不是文学本身。花哨的形式,只能让学生离文学越来越远。  
  民间故事的语言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是经过人民千百年锤炼留下的精品,具有文学名著所无法替代的价值,有其自身独特的充满民间活力的美。
  将这些民间文学的内容纳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可以将深刻的哲理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传达给学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民间故事进课堂,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民间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作用: 
  首先,故事化的课堂,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初中是人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而语文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善于将故事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学科的魅力。 通过用故事化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总结提炼出来, 教师做讲故事的人,学生做忠实的听众,将枯燥乏味的文 字用故事化的语言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故事化的教学情 境,教师在教学中会让教 学能力得到释放,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学 生会更喜欢故事化的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课堂 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课前学生讲故事,每个学生为了在自己发言时避免张口结舌,无话可说,就必须去大量阅读和搜集与自己所讲话题相关的民间故事,他们要从阅读到的文章当中把这些相关的资料提炼出来,并进行思考、分析、加工,把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消化为自己演讲的素材。阅读――思考――分析――加工,这本来就是大脑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这样长期的阅读锻炼,无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子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子的,这条路子,好作者是不乱走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得有这个思路,他得去注意第二句怎样跟第一句衔接,第三句怎样跟第二句衔接……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逐渐学会思考的办法,其作为智力核心的思考力就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其思考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敏捷性电必然大大增强。 
  再次,学生通过自己演讲的内容,可以激励学生,催其奋进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修养和性格特征。同学们课前演讲的民间故事有的是歌颂自由幸福生活的、有的是赞美勤奋读书的学予的、有的是鞭挞邪恶讴歌英雄的、还有的是赞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等等。学生讲述的这些民间故事,一方面能够激励自己,另一方面听的同学也能增强信心。在这样长期熏陶之下,学生就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和自信。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单纯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如何树立信心,培养其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民间故事进课堂,不但提高了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还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高。

  • 【发布时间】2021/10/9 17:51:37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