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微

 

【作者】 张 霖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江姐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实验成果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的探索,探讨出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行为中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生物相关学者和专家对高中生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生物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实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生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直接关系着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和学生的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因此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乏教师正确的指导。根据调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已经将基本的操作步骤教授给了学生,并且认为学生有一定的实验实际操作基础,所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没有给予过多的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最后的实验结果也就不能保证其质量。第二,学生实验课的课时太少,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学生的实验时间太少,在一个课时内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在剩下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有些学生因为时间紧张,还没有对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就开始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要边想边做,容易出错,当学生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了解了实验仪器的运用,但实验还没有完成,就已经到下课时间了。
  二、高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的探索
  1、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把探究实验变成了知识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才能认真有效地去实施实验教学。要有效地实施实验探究,教师本身对实验探究要有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同时要善于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能力。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教师还要有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不是那些简单的纸上谈兵的播放录像、讲解等。作为生物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应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2、注重探究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课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如何做诱导准备呢?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准备。在实验探索阶段,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培养实验修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这样,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就会水到渠成,为最后的总结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述,并加以编号。在分段叙述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般情况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一般是对实验进行分组;
  第二步,一般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
  第三步,观察、记录数据、现象等。
  如果在题目中没有给出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设计实验。如果题目中已经规定步骤,那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具体做法是压缩步骤或分解步骤,如把二、三步压缩为一步,或分为两步,要视题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2)要注意分组以后的表述,前后一致,否则会导致实验设计过程中表述上的混乱。
  (3)实验材料和用具要充分利用。除题目特殊要求外,不要随便添加实验材料和用具。题目如果没有明确提出要选用的话,题目中给出的试验材料和用具要尽量用完。
  (4)语言表述要科学、准确和规范,尽量用学科术语。
  (5)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及相关实验结论。实验设计的最后往往还需要预测实验结果,在结果预测上要全面、准确。首先要注意实验是验证性还是探究性,如果是验证性,假设既定,那么结果的预测应该是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的,也就是用肯定的语言写出假设;如果是探究性的,那么就需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对于讨论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可能性。
  4、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很重要,既可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又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分析问题的习惯及思维方法,分享体验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快乐。否则,很多学生在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常常是马虎应付;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如:硬把无现象说成有现象,或是把错误现象说成正确现象。这样的教和学要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那是不可能的,学生对上实验课也就没有了信心、不感兴趣。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深挖教材,更新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宁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2014(09):58.
  [2]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2013(03):100.
  • 【发布时间】2021/10/9 17:59:25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