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创新融合

 

【作者】 凌彩芬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创新融合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所以,创新融合,确保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到最大就成为了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强化认识”、“梳理知识”、“创新融合”、“跟踪检测”四个方面入手对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融合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初中生物;信息技术;创新融合;备课融合;强化认知;梳理知识;跟踪检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线生物教师要做好探究工作,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生物课程教学的创新融合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实现创新融合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术:备课融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备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备好每一节课,才能确保课堂教与学的灵活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利用网络获取资料、了解章节撰写要点及重难点等信息资源,利于课堂高效完成。
  例如:“在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备课中,理论知识太深奥,不易懂,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费劲。笔者认为,授课者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清楚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如水、阳光、土壤、空气等概念性的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对生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通过信息技术备一些课本没有的知识,找到易授课的突破点,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查找一些微视频更深入地了解“非生物因素”,为授课做足做齐准备,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说服力。
  二、信息技术:强化认识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学习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丰富传统讲授式课堂的形式,也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辅助学习的功能,抓住学生喜欢网络互动的心理,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认识,进而,确保生物课程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会借助一些直观视频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比如:借助多媒体或者是电子白板等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因为“水、温度、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对照图或者是对照实验。但是,这样的辅助教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非生物因素产生的影响,但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对照实验”的存在价值。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如果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结果?在有光照的情况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遵循哪些原则?之后,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的实验,以确保学生在动态的视频以及直观的实验中去感受和理解这节课的重难点,进而,在强化认识的同时,也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
  三、信息技术:梳理知识
  知识的梳理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保障。那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相关教育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呢?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相关手段来组织学生制作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微视频,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补充完整、微视频的展示交流和谈感受以及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进而,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这节的零散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也为了将知识系统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先组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来制作与本节有关的思维导图,例如下图,并尝试用不同的字体颜色等来标注出特殊,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学生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是不一样的,要有自己的个性,同时,每张思维导图都要留有空白,然后,在小组交换的过程中进行完善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将知识系统化的目的,而且,也能检验学生对这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拓展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知识梳理之后,明确学习内容之后,自主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多列举几个有关影响因素的实例,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尝试制作先关的微视频,这样可以将生物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当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生的生物素养也会得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也会得到最大化实现。
  四、信息技术:创新融合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创新融合能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让生物课堂更加有趣、高效。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课堂高度创新融合,使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上融合使用恰到妙处呢?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创新融合,完全可以依赖全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为契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非常抽象且重要的内容,学生一般很难理解为什么食物链起始端是生产者?为什么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这些仅靠讲解理论概念,非常难懂。“双减”政策下,如何在40分钟课堂弄明白这么强的专业术语?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希沃课件进行移动授课,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着写食物链的组成,直接通过手机将学生写的食物链实时投屏到白板上,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评价。这时,教师再加以强调、总结提升,学生更容易掌握,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课堂动态,让学生集中精力到课堂上。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的30个微能力点,可以让生物课堂变得更直观形象、更通俗易懂,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创新融合。
  五、信息技术:跟踪监测
  跟踪监测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也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效率,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所以,在构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相关问题的解答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来进行监测和跟踪,以此来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并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改进打好基础。
  还以上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讲解完之后,我们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中的信息反馈功能来对学生的做题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反馈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哪类知识、哪个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好,出错率是多少等等。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确保学生在数字化的课堂中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为高质量生物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功能或者是自主建设有关的教学网站等来辅助生物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以确保生物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通过创新应用、有效应用来真正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最终,促使学生在高质量课堂中形成基本的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海茸.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新课程,2021(39):156.
  [2]陈伟.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拓展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0(07):2.
  • 【发布时间】2022/3/22 13:48:54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