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如何使“微课”的教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还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本文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价值,提出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微课;应用价值;策略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它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但是视频长度不宜过长,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之内。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应用过程还有待完善,应用效果还有待提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将“微课”合理地应用到课堂上,将会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我国现代教学现状,课程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因为“微课”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名师讲堂,教师可以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加以改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微课”中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了各种课堂设计、教学方式以及专家讲评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为教师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还应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自我阅读来提升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课”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根据“微课”中已经整合好的阅读资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比如,教师想要了解某一文学著作,就可以直接在“微课”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培养他们学习的个性化。“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计学习过程。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对于同样的知识点,学生理解的难度各不相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但是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顾及大部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少部分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学,对于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微课”中的知识点整合,学到相关知识,追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对于已经了解的知识框架,也可以通过“微课”中的分类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 应用“微课”导入话题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不乏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小说和话剧,但若只是反复朗读进行理解必然会弱化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导入学习话题,以此来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雷雨》时,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到,该文章节选自曹禺先生的话剧剧本《雷雨》。而《雷雨》作为高中必修五册书中选入的唯一话剧剧本,无疑具有标本和样板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教学要点,还要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剧本的方法。笔者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制作和应用一段微课视频来导入话题。因为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主要来源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笔者在设计微课时首先通过互联网下载了电影《雷雨》的结尾片段,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为学生认识和理清人物关系奠定了基础。接着,笔者围绕节选课文设计了几个小话题: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文能否说出四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细读课文能否概括说出节选文章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能否找出阅读剧本的有效办法。设计好后,笔者通过网络资源查找选取了一些插图,制作成了本课的ppt,并通过camtasia studio录制了微课,以此在课前导入时进行应用展示。这样一来不仅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还为导入新课内容奠定了基础。此外,动态的视频内容也令课本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以此为吸引学生兴趣埋下了伏笔。
2. 应用“微课”突破难点
诗歌鉴赏对多数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学习难点。因为部分学生经常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中,所以无法通过教师语言表述来领会诗歌中意境和深意。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微课来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此将难点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借助一些事物来表情达意,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重点——意象。但由于一些学生没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和知识积累,所以很难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也就无法深刻把握诗歌主旨。因此,学会鉴赏诗歌意象也就成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应用了微课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掌握了“意象”的相关内容。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领会意象时插播了一段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内容如下:首先重点介绍了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并以几个高考试题为例进行了简单分析。接着重点强调了几种领会意象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最后又对前边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总结概括,以此来巩固前期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观看该微课视频不仅系统深刻地掌握了意象的学习内容,更为突破日常诗歌鉴赏中学习难点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个人审美修养埋下了伏笔。
综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利于构建探索性平台,以此来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但由于当前微课教学尚在研究当中,多种应用策略还未完善,所以还需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以此来避免陷入微课教学误区,真正实现“小微课、大教学”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传良.微课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影响[J].学苑教育,2017(07):43.
[2]张维.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以《雷雨》为例[J].课外语文,2017(22):1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微课;应用价值;策略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它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但是视频长度不宜过长,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之内。目前,“微课”教学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应用过程还有待完善,应用效果还有待提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将“微课”合理地应用到课堂上,将会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我国现代教学现状,课程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因为“微课”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名师讲堂,教师可以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加以改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微课”中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了各种课堂设计、教学方式以及专家讲评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为教师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还应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自我阅读来提升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课”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根据“微课”中已经整合好的阅读资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比如,教师想要了解某一文学著作,就可以直接在“微课”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培养他们学习的个性化。“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计学习过程。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对于同样的知识点,学生理解的难度各不相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但是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顾及大部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少部分学习效率不高的同学也无法提供更多的帮助。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学,对于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微课”中的知识点整合,学到相关知识,追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对于已经了解的知识框架,也可以通过“微课”中的分类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 应用“微课”导入话题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不乏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小说和话剧,但若只是反复朗读进行理解必然会弱化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导入学习话题,以此来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雷雨》时,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到,该文章节选自曹禺先生的话剧剧本《雷雨》。而《雷雨》作为高中必修五册书中选入的唯一话剧剧本,无疑具有标本和样板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教学要点,还要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剧本的方法。笔者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制作和应用一段微课视频来导入话题。因为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主要来源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笔者在设计微课时首先通过互联网下载了电影《雷雨》的结尾片段,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为学生认识和理清人物关系奠定了基础。接着,笔者围绕节选课文设计了几个小话题: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文能否说出四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细读课文能否概括说出节选文章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能否找出阅读剧本的有效办法。设计好后,笔者通过网络资源查找选取了一些插图,制作成了本课的ppt,并通过camtasia studio录制了微课,以此在课前导入时进行应用展示。这样一来不仅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还为导入新课内容奠定了基础。此外,动态的视频内容也令课本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以此为吸引学生兴趣埋下了伏笔。
2. 应用“微课”突破难点
诗歌鉴赏对多数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学习难点。因为部分学生经常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中,所以无法通过教师语言表述来领会诗歌中意境和深意。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微课来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此将难点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通过借助一些事物来表情达意,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重点——意象。但由于一些学生没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和知识积累,所以很难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也就无法深刻把握诗歌主旨。因此,学会鉴赏诗歌意象也就成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应用了微课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掌握了“意象”的相关内容。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领会意象时插播了一段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内容如下:首先重点介绍了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并以几个高考试题为例进行了简单分析。接着重点强调了几种领会意象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最后又对前边的知识要点进行了总结概括,以此来巩固前期所学的知识。学生通过观看该微课视频不仅系统深刻地掌握了意象的学习内容,更为突破日常诗歌鉴赏中学习难点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个人审美修养埋下了伏笔。
综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利于构建探索性平台,以此来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但由于当前微课教学尚在研究当中,多种应用策略还未完善,所以还需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以此来避免陷入微课教学误区,真正实现“小微课、大教学”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传良.微课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影响[J].学苑教育,2017(07):43.
[2]张维.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以《雷雨》为例[J].课外语文,2017(22):111.
- 【发布时间】2022/3/22 13:52:12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