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德育工作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特别是积极心理学,更是在心理学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思潮,主要目的,就是对人性的一些价值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倡导以一种正面的思维方式去诠释各种现象。那么在具体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深化这一心理学,可以拓展一个新的教学方向,所以,从这一教师出发,响应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内容,大力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加强学生的正面认识,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使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小学;德育
小学学生德育要从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始,在小学阶段,怎样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的认知行为,让他们体验到幸福,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加社会生活是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目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培养一个高尚的品格,对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都是非常宝贵的。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类型,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优点和价值,提倡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来认识不同的事物,去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导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应有之义
(一)积极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三十年来,虽然我们的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社会对人和事物的关系日益紧张,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社会关系的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的突出,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一定能带来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决定。人的心理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人的精神和谐根本。所以,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个人的和谐发展。社会关心个人,集体承认个人,给具体的个人可以充分发展和自由发挥的一些空间,推动个人的价值,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美德潜能的全方位发挥,从某一角度来分析,这是我国社会实现不断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念与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是高度一致的,寻找正面的因素来了解和促进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这具备历史性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体价值
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一项工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都能得到快乐和幸福,这种运动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之美和道德之完美,在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自我尊严的快乐。”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小学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并为之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民具备和谐心态,从这一点上来说,同时,学校还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场所,让每位同学都能过上快乐的生活,也能过上积极的人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道德抉择,提高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果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要,生机也会随之消散。能适应社会的人,会觉得人生很美好,很幸福;那些能为社会、为个人带来快乐的人,更应该拥有正面的心理经验和良好的品德。
二、积极方法:小学学生德育工作策略选择
(一)以欣赏开放的态度看待小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主性不高,但是却希望受到尊重与重视,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小学教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对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坦诚、赞赏的态度,着重于人的积极面,如潜能,积极力量等。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只有在人们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的时候,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发展、创造的乐趣,由此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次,老师要对小学学生给予足够的信心,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和潜力,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潜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小学生的“主人”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三,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老师要充分、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正常行为。它既能使小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快乐与满足,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的;并且用表扬的口吻向所有的学生说,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学习,它更有可能是每个学生终生享受的一笔财富。第四,加强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为了增强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应创造出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与此同时,小心地避开单纯的、盲目的激励,防止学生发展的功利性倾向,对小学生的内部动力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正面,会发现每一位同学都是有潜能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憧憬。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
在一个积极的、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让小学生获得更多情感经历,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个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通过个人的自我激励,在主观上获得快乐,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之上的。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正面个性来影响学生,以亲切的方式来吸引同学,增进交流,运用正面的词语来指导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校氛围,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美德,鼓励所有人都受到尊敬和赞美,让老师和同学们养成发现好的习惯,而不是故意找毛病,让每个人都能互相学习,自由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倡人人都优秀、人人自信的人文精神,从而在学校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三、结束语:重视小学生的积极心理的关注,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让我们所受教育的人成为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小学生的快乐,社会、父母和初等教育人员应该努力,这应该是所有关心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刘亚萍. 论德育导师制助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下旬, 2020(12):1.
[2]郭艳彪. 积极心理学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11):3.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小学;德育
小学学生德育要从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始,在小学阶段,怎样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的认知行为,让他们体验到幸福,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加社会生活是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目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培养一个高尚的品格,对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准,都是非常宝贵的。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类型,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优点和价值,提倡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来认识不同的事物,去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导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应有之义
(一)积极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三十年来,虽然我们的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速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我们的社会对人和事物的关系日益紧张,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社会关系的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的突出,社会财富的增加不一定能带来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决定。人的心理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人的精神和谐根本。所以,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个人的和谐发展。社会关心个人,集体承认个人,给具体的个人可以充分发展和自由发挥的一些空间,推动个人的价值,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美德潜能的全方位发挥,从某一角度来分析,这是我国社会实现不断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念与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是高度一致的,寻找正面的因素来了解和促进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这具备历史性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体价值
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一项工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都能得到快乐和幸福,这种运动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之美和道德之完美,在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自我尊严的快乐。”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小学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并为之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民具备和谐心态,从这一点上来说,同时,学校还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场所,让每位同学都能过上快乐的生活,也能过上积极的人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发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道德抉择,提高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果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要,生机也会随之消散。能适应社会的人,会觉得人生很美好,很幸福;那些能为社会、为个人带来快乐的人,更应该拥有正面的心理经验和良好的品德。
二、积极方法:小学学生德育工作策略选择
(一)以欣赏开放的态度看待小学生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主性不高,但是却希望受到尊重与重视,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小学教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对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坦诚、赞赏的态度,着重于人的积极面,如潜能,积极力量等。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只有在人们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的时候,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发展、创造的乐趣,由此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次,老师要对小学学生给予足够的信心,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和潜力,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潜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小学生的“主人”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三,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老师要充分、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正常行为。它既能使小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快乐与满足,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人生意义,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的;并且用表扬的口吻向所有的学生说,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学习,它更有可能是每个学生终生享受的一笔财富。第四,加强小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学生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为了增强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应创造出符合其心理需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如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与此同时,小心地避开单纯的、盲目的激励,防止学生发展的功利性倾向,对小学生的内部动力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正面,会发现每一位同学都是有潜能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憧憬。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心理环境
在一个积极的、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让小学生获得更多情感经历,更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个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通过个人的自我激励,在主观上获得快乐,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之上的。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正面个性来影响学生,以亲切的方式来吸引同学,增进交流,运用正面的词语来指导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校氛围,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美德,鼓励所有人都受到尊敬和赞美,让老师和同学们养成发现好的习惯,而不是故意找毛病,让每个人都能互相学习,自由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倡人人都优秀、人人自信的人文精神,从而在学校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
三、结束语:重视小学生的积极心理的关注,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让我们所受教育的人成为一个积极快乐的人”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小学生的快乐,社会、父母和初等教育人员应该努力,这应该是所有关心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刘亚萍. 论德育导师制助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下旬, 2020(12):1.
[2]郭艳彪. 积极心理学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启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11):3.
- 【发布时间】2022/4/12 8:33:25
- 【点击频次】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