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其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是比较好的途径。本文主要从教材、教学氛围、渗透方式、课外拓展四个方面,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作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 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好的途径是在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情怀;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成长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一、营造文化氛围
深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如能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每天耳濡目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诗句、格言、警句为启示,让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粘贴、进行个性化教室布置。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等等。
2. 以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为依托开辟古典文学文化角。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张贴在文化角,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悟、解读写出粘贴在其上,既拓展了学生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如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后将儒、释、道思想张贴在文化角,学习了《兰亭集序》就将《兰亭集序》的影印版张贴在文化角 ……
学生每天置身于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室中,每天与古人先贤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既有道德文化的教育、又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包括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学习这些对高中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三、开展多样主题活动
高中学习阶段应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带动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老师应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三年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一至两个主题活动。
1. 古诗词讲座。讲座的宗旨在于普及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及传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普及传统诗词,让学生“阅读悦享”,带领学生走近中华文化的精华。
2. 开展名著伴我行活动。建立“读书成长记录袋”,将读书活动中得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书评及每学期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成长记录袋”评比活动。
四、渗透方式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的心情,并由渴望接触引发为自主学习、追求。首先,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本身应充满文化韵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释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种引导、渲染、熏陶之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跟随教师、亲近教师。教师要“以身作则”,让自身的文化魅力感染学生。
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青春期学生往往“爱憎分明”,喜欢某个教师,连带着喜欢这门课程;反之,则抵制、逃避这门课程。作为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与学生做朋友。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自然能巧妙回避教学中存有的“误区”,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于语文课堂。
最后,辅助工具。笔者认为,利用科学技术衍生出的教学辅助工具,并不会阻碍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传播。相反,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工具,集动画、文本、视频、图片、声乐于一体,能多维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时代太过久远,古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倾向与现代人差距太大。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描述,学生很难对当时、当地、当事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把握。借助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回味。
五、课外拓展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传统文化的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而利用课外时间积极拓展是重要的渗透途径。一方面,高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余休息时间阅读一些诗词,探讨一些美文,有助于学生放松情绪。另一方面,学生无形之中接触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道德层次。如何引导学生课外接触传统文化,而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愉快接受笔者认为,以文本联系名著的“联系法”最为有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某部文学名著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则会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参与欲望十分明显。同理,如果教材文本中的某一篇作品十分精彩,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部文学作品,由此激发出阅读名著的兴趣。
结语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精神建设的过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渗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封.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关键词】 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最好的途径是在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材中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情怀;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成长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一、营造文化氛围
深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如能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每天耳濡目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诗句、格言、警句为启示,让学生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粘贴、进行个性化教室布置。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等等。
2. 以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为依托开辟古典文学文化角。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张贴在文化角,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并把自己的感悟、解读写出粘贴在其上,既拓展了学生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如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后将儒、释、道思想张贴在文化角,学习了《兰亭集序》就将《兰亭集序》的影印版张贴在文化角 ……
学生每天置身于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室中,每天与古人先贤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既有道德文化的教育、又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还包括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学习这些对高中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三、开展多样主题活动
高中学习阶段应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带动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老师应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三年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一至两个主题活动。
1. 古诗词讲座。讲座的宗旨在于普及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及传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普及传统诗词,让学生“阅读悦享”,带领学生走近中华文化的精华。
2. 开展名著伴我行活动。建立“读书成长记录袋”,将读书活动中得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书评及每学期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成长记录袋”评比活动。
四、渗透方式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的心情,并由渴望接触引发为自主学习、追求。首先,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本身应充满文化韵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释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种引导、渲染、熏陶之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跟随教师、亲近教师。教师要“以身作则”,让自身的文化魅力感染学生。
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青春期学生往往“爱憎分明”,喜欢某个教师,连带着喜欢这门课程;反之,则抵制、逃避这门课程。作为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与学生做朋友。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自然能巧妙回避教学中存有的“误区”,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于语文课堂。
最后,辅助工具。笔者认为,利用科学技术衍生出的教学辅助工具,并不会阻碍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传播。相反,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工具,集动画、文本、视频、图片、声乐于一体,能多维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时代太过久远,古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倾向与现代人差距太大。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描述,学生很难对当时、当地、当事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把握。借助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回味。
五、课外拓展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传统文化的渗透,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而利用课外时间积极拓展是重要的渗透途径。一方面,高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余休息时间阅读一些诗词,探讨一些美文,有助于学生放松情绪。另一方面,学生无形之中接触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道德层次。如何引导学生课外接触传统文化,而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愉快接受笔者认为,以文本联系名著的“联系法”最为有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某部文学名著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则会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参与欲望十分明显。同理,如果教材文本中的某一篇作品十分精彩,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部文学作品,由此激发出阅读名著的兴趣。
结语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精神建设的过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渗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封.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 【发布时间】2022/4/12 8:55:24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