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我国小学教育愈发注重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部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做好预设和生成工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碰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中预设和生成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展开详细分析与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设;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呈现效果,教师要充分抓住预设和生成的本质内涵并合理运用,才能保证其发挥出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未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概述
(一)预设与生成的概念
简单来说,预设就是教学预测和设计,而生成则是教学的生长与建构,两者的有效结合,共同形成了开放、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形式。具体来看,预设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以此来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比较常见;而生成则通常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新问题,且这些问题是不在预设方案范围内的,目前新课程理念更倡导生成,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其主要目的是为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更易实现,只有做好课堂预设,才能为课堂生成营造更为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触发师生与生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2)预设与生成的转化,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教学的一个整体,剥离其中一方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把握好两者的转换关系并进行合理运用与调整,才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二、小学数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心预设,课堂留白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虽然教材学习难度不大,但对学生建构数学观以及数学知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想要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就不得不加强对传统课堂的优化与创新,而预设和生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对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概念以及重难点内容提前做好规划,并对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疑问进行预测,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这样才能有更精彩的生成,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结合进程,调整预设
众所周知,小学生天性活泼且思维跳跃,固定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预期值,使他们无法时刻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甚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定的预设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也能触发更多新的问题生成,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之前,首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要固定学生的思维及想法,尽可能地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究空间。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预设,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动态连续的,如果让学生一味迎合教师的预设方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还应当注重预设的灵活性,加强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
(三)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通常情况来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因此外界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做完预设后,并不能确保学生会完全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进,如果教师强制学生按照预设方案走,往往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放弃预设,并结合当前的教学进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把握住课堂的生成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推动型问题,以此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举例来说,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方案主要是围绕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知对称美,所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方案走,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放弃预设,并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去创造生成,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意外收获,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提高重视,充分认识到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课堂预设与生成,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多样,如此才能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56-157.
[2]杨芳.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J].数学教学通讯,2021(19):41-42.
[3]张爱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65-166.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设;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最终呈现效果,教师要充分抓住预设和生成的本质内涵并合理运用,才能保证其发挥出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未能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概述
(一)预设与生成的概念
简单来说,预设就是教学预测和设计,而生成则是教学的生长与建构,两者的有效结合,共同形成了开放、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形式。具体来看,预设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以此来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比较常见;而生成则通常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新问题,且这些问题是不在预设方案范围内的,目前新课程理念更倡导生成,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其主要目的是为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更易实现,只有做好课堂预设,才能为课堂生成营造更为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触发师生与生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2)预设与生成的转化,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教学的一个整体,剥离其中一方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把握好两者的转换关系并进行合理运用与调整,才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二、小学数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心预设,课堂留白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虽然教材学习难度不大,但对学生建构数学观以及数学知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想要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就不得不加强对传统课堂的优化与创新,而预设和生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精心地“预设”,对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概念以及重难点内容提前做好规划,并对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疑问进行预测,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这样才能有更精彩的生成,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结合进程,调整预设
众所周知,小学生天性活泼且思维跳跃,固定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预期值,使他们无法时刻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甚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定的预设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也能触发更多新的问题生成,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之前,首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要固定学生的思维及想法,尽可能地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究空间。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预设,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动态连续的,如果让学生一味迎合教师的预设方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还应当注重预设的灵活性,加强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
(三)放弃预设,创造生成
通常情况来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因此外界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做完预设后,并不能确保学生会完全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进,如果教师强制学生按照预设方案走,往往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放弃预设,并结合当前的教学进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把握住课堂的生成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推动型问题,以此启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举例来说,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方案主要是围绕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知对称美,所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图形,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方案走,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放弃预设,并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去创造生成,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意外收获,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提高重视,充分认识到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课堂预设与生成,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多样,如此才能更进一步地调动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56-157.
[2]杨芳.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J].数学教学通讯,2021(19):41-42.
[3]张爱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65-166.
- 【发布时间】2022/4/12 8:55:38
- 【点击频次】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