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探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学生必修之课。语文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优劣,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着重对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与探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一生的学习,在此阶段抓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有利于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受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这就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主要原因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然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个性的不到发展,造成学习习惯差。
(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无法自主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为抓升学率,不择手段抓教学业绩,教学实施满堂灌,实施题海战,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学生像绵羊般的学习,何谈学习习惯养成。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存有畏惧心理
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害怕的心理,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良好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组成是多方面,其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因此,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如能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字词,就会即使主动地查阅字典或参考书,并不认为是什么麻烦、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需要;查阅过后理解了该词,还会有满足、愉快的感觉。因此,像主动预习复习,爱动脑筋,大胆质疑,仔细检查等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本身并不是知识,不是能力,它是获得知识,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使人终身受益。比如,让学生习惯在特定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能够形成很强的记忆能力;而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大有益处。
(四)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如何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花的精力再大,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比如在写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方面,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坐姿习惯、握笔习惯、笔顺习惯等等的培养,那么写字教学就很难取得成效。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
(一)课内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注重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视,让交流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要对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打破那些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隋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促进阅读教学的优化进程。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之间的探讨合作,会更方便快捷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大量的形象化、具象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语文逻辑体系。
2.小组合作教学
自主学习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关键,语文老师应该设置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切磋竞争,切磋是一种便捷有效的交流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切磋,适当提高竞争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这对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结合实例讲解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结合实际学习内容记录课堂笔记,课后进行报告学习总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各有可取之处,通过学习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再结合小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分享和探讨,让学习更有乐趣、更轻松。
(二)、课外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持课堂氛围会的活跃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不断提升。并引导他们从复杂的方法中往简单的方向靠拢,突破自己的思考束缚,形成属于自身的语文思维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迎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学生的认知行为本身就具有“由我及他”、“由具体至抽象”、“由简单至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必须以大量的形象化、具体象化的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语文逻辑体系。把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具体的情境案例出发,引导小学生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反过来,再将语文学习经验运用于生活中。以生活化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需求
与以往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课程安排不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须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业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学习背景、爱好兴趣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定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进度。古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提倡因材施教的方针,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与古人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常常事与愿违,教师对所有学生保持一概而论的态度,致使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明显打了折扣。教学中的差异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固定不变、一日为功,而应随着学生综合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对应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将分层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迫切又重要。在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辅导资料中短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适当的延伸故事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挥想象时,保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日可成的事,需要语文老师长期坚持,循循善诱的耐心训导,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放飞学生个性出发,促进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白瑞芳.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 才智, 2015(32).
[2]刘金霞.探讨小学语文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王春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 2016(38).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与探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一生的学习,在此阶段抓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获得,有利于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受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这就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意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难以养成主要原因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然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个性的不到发展,造成学习习惯差。
(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无法自主学习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为抓升学率,不择手段抓教学业绩,教学实施满堂灌,实施题海战,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学生像绵羊般的学习,何谈学习习惯养成。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存有畏惧心理
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害怕的心理,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良好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组成是多方面,其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因此,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如能养成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字词,就会即使主动地查阅字典或参考书,并不认为是什么麻烦、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需要;查阅过后理解了该词,还会有满足、愉快的感觉。因此,像主动预习复习,爱动脑筋,大胆质疑,仔细检查等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本身并不是知识,不是能力,它是获得知识,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使人终身受益。比如,让学生习惯在特定时间集中注意力,往往能够形成很强的记忆能力;而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对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大有益处。
(四)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如何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花的精力再大,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比如在写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方面,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坐姿习惯、握笔习惯、笔顺习惯等等的培养,那么写字教学就很难取得成效。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
(一)课内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注重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视,让交流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要对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打破那些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隋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促进阅读教学的优化进程。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之间的探讨合作,会更方便快捷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大量的形象化、具象化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语文逻辑体系。
2.小组合作教学
自主学习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关键,语文老师应该设置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切磋竞争,切磋是一种便捷有效的交流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切磋,适当提高竞争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这对合作探究学习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结合实例讲解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结合实际学习内容记录课堂笔记,课后进行报告学习总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各有可取之处,通过学习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再结合小组内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分享和探讨,让学习更有乐趣、更轻松。
(二)、课外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持课堂氛围会的活跃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不断提升。并引导他们从复杂的方法中往简单的方向靠拢,突破自己的思考束缚,形成属于自身的语文思维方式。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迎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学生的认知行为本身就具有“由我及他”、“由具体至抽象”、“由简单至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必须以大量的形象化、具体象化的内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语文逻辑体系。把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具体的情境案例出发,引导小学生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反过来,再将语文学习经验运用于生活中。以生活化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需求
与以往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课程安排不同,在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须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业水平、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学习背景、爱好兴趣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定制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进度。古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提倡因材施教的方针,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与古人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常常事与愿违,教师对所有学生保持一概而论的态度,致使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明显打了折扣。教学中的差异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非固定不变、一日为功,而应随着学生综合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对应的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将分层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显得迫切又重要。在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辅导资料中短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适当的延伸故事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挥想象时,保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日可成的事,需要语文老师长期坚持,循循善诱的耐心训导,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放飞学生个性出发,促进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白瑞芳.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及培养策略研究[J]. 才智, 2015(32).
[2]刘金霞.探讨小学语文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王春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 2016(38).
- 【发布时间】2022/4/12 8:57:20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