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初探
——以《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课型,它是针对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引导解疑路径或提供理论支架,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继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从而形成对作品更深入和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提升的一种课型。本论文以《老人与海》为案例进行“推进课”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作者自己对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内涵的认识,并对如何成功实施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
从古至今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有整本书阅读的意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整本书阅读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概念,而排在第一位学习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些变化和要求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反映了语文教学正在朝着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浅阅读引向深阅读,碎片化阅读引向整本书阅读,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目的,迫切需要有切合学生实际、可操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这恰恰成为新课改追求的重要目标和热议的话题。
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通常分为四种课型,即导读课、阅读推进课、成果交流展示课、专题研读课。在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中,导读课、专题研读课、成果交流展示课的研究成果都较多,而对其中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研究和探索较少。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课型,我渴望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我选取了《老人与海》作为此次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教学实践对象,完成了一次由思考而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的有一定价值的教学实践。
基于这次课堂教学实践,我对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有了以下一些认识:
一、我对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内涵思考
我认为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是教师针对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引导解疑路径或提供理论支架,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继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从而形成对作品更深入和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提升的一种课型。
教师引领学生开展阅读实践,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真正的阅读者。真实的阅读过程包括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和交流等环节以外,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真实的阅读状态,推进阅读的深度,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整本的“好”书,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我们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整本书,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作品来阅读。我认为推荐学生阅读的作品可以从现行教材的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因为教材中出现的长篇作品节选,其教学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原典”,经由节选文字的阅读走进整本书的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就有《老人与海》节选。从阅读文字量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整本书约4万字,阅读量并不大,非常适合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初期,尚未建构属于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时使用;从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角度来说,《老人与海》是一部虽经时光淘洗与打磨却历久弥新,禁得起时代检验的有价值的作品,是当代中学生必读的整本书阅读佳作。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版本学其实也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高中生虽然不需要掌握版本学的知识,但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好版本”的意识。我们要遴选并推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优质版本。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育超翻译的版本,因为这一版本语言精炼,比较贴近现代人的表达方式,而且增加了“知识链接”“要点提示”“学习思考”等板块,对于学生而言,还能起到一定的助读作用。
三、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成功实施的基础
只有真正落到实处的阅读才有意义,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必须学生自己去完成,不能包办替代,也不能在没有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去完成其他更多关于作品的解读。为了帮助和督促学生顺利完成《老人与海》整本书的阅读,我在上好导读激趣课以外,还引导学生在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制定阅读计划。要求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每周写作阅读随笔,体现阅读进展,及时记录阅读体会;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填写问题卡片,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疑惑,以便在后续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解疑、同学间交流解疑或教师指导解疑。
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的真实问题,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成功实施的指导思想
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经被挖掘得很丰富了。但每个阅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加之他们对作品的各种理解与认知也是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独立的阅读见解,收获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在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通读后,他们会提出一些独立阅读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在通读指导过程中收集和诊断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进课,引导解疑路径或提供理论支架,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继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从而形成对作品更深入和理性的认识。
五、精心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宜简不宜繁,宜少不宜多,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深浅不一,五花八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完全一一解答。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要精心筛选。我认为一是要选择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二是要选择那些理解作品的关键问题;三是要选择那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在上《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之前,我收集了全体学生的“问题卡片”。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大都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而他们提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老人与海》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人物简单,情节简单,环境简单,主题简单。为什么海明威能凭借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发现这个问题既是学生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也正是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此我把这个问题作为我推进课的主体问题。在这一个大问题之下,我指导学生重新去理解作品“简单”背后的“深刻”与“丰富”。指导推进学生更深入的去研究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题、语言表达、文学风格等等方面。
六、启发新问题的思考,引发更有兴致的深入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成功实施的最终目的
意大利学者卡尔维诺将经典文学作品定义为“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中学生阅读的整本书大多是经典著作,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还要将他们引向更深入的阅读或重读。让学生产生持续的阅读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常读常新,不断收获新的,有成就感的,愉悦的阅读体验。
比如上完《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小说的名字不叫“桑地亚哥捕鱼的故事”或者“老人与鲨鱼”,而要叫“老人与海”?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捕鱼故事,而我们却感觉看到了老人的一生,看到了渔村的繁华与沧桑,甚至是古巴的历史进程?这部小说是否还有更大的“冰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更有兴致的深入阅读,引发他们对整本书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以上是我对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的一些初步探索和浅显议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继续探索和不断修正!希望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体会到“真正的阅读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发布时间】2022/4/12 9:00:02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