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作者】 张永金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鸡场坪镇松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要求使每一位同学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然而在农村中学,人们价值观念赶不上时代变化,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严重不足,学生不理解学习化学的目的和重要性,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此外化学学科在中考科目中所占比例较低,导致初中学校师生对化学学科不够重视。笔者从教学模式、师生相处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学;化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合理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是使用机械式教授模式,学生也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化学学习的乐趣,只是为了追求中考分数而一味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育。如此一来,不仅学生化学学习效率下降,还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误解,不喜欢学习化学甚至讨厌化学,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行为观念,为义务教育目的的实现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在当今社会,单一的传统化学教学模式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初三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需求,若想提高其学习兴趣则必须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至于如何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改进的深广度如何确定,则需要一线教师们努力探寻。以下,仅论述笔者对为满足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而提出的对教育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教学模式多元化,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中,多以讲授法为主,主体为教师而非学生,教师讲学生记忆,多数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学习,且在学习过程中,因初中化学观点较多难以记忆,致使学习者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引发厌恶情感,是以,若要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就必须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实验演示辅助教学或分组教学可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选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其形成终身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多考虑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如采取问答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现代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等,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所学知识主动的思考,利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案例详见附录四)。
  2、正确处理师生相处方式
  对现如今初中生、即00后的孩子来讲,他们具备比90后加倍叛逆的性情,他们在此年龄段接触到比90后更多的信息,晓得更多的社会信息,导致00后对于自由和尊重的渴望比上几代人都强,所以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再以单纯的教师与学生的方式来相处,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师生关系。爱其师方可尊其道,在教师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外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理解和包容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会让他们更喜欢教师,如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教师与学生在讲堂外以朋友方式相处也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动向。
  3、重视多样性评价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就必定需要评价体例的多样性。通过对学生多样化评价方式,既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技能,还能教学相长。
  综上可知,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开始对化学这一新学科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均会降低,故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再遵循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改进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操纵学习者猛烈的好奇心把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的乐趣,进而通经由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保留下去,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仅能使学生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4、加强家校合作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使家长明白全面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化学学科不仅是中考科目,它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相关,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化学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家长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 
  5、做社区型开放教师,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
  教师应与社会力量联合形成社区型开放教学环境,可以以学校为中心,向周围社区、村寨辐射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参与到教学中来,联合社会合力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化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化学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让他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加强其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学生化学学习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激发和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邓丽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3
  [2] 彭雪梅. 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彭洪亮. 在素质教育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河北: 学周刊, 2010(4): 82.
  [4] 尚瑞琦. 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与分析[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3.
  [5] 李光信, 托尔斯泰—名言录[M]. 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90-100.
  [6] 卢梭, 李平沤译. 爱弥儿[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2-50.
  [7] 裴斯泰洛齐, 夏之莲译.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243-327.
  [8] 夸美纽斯, 任钟印译. 大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00-350.
  [9] Suzanne Hidi. Interest: A unique motivational variable[J]. Educational Researeh Review , 2006, 1(2): 69-82.
  • 【发布时间】2022/4/12 18:08:11
  • 【点击频次】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