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之我见

 

【作者】 林爱友

【机构】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农村进行语文教学真难,尤其是作文教学。十几年来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二是修饰方言,教会说话;三是多渠道练习写作,帮助积累素材;四是指导学生习作与修改并重
  【关键词】 习作水平;兴趣;说话;积累素材;修改

  在农村进行语文教学真难,尤其是作文教学。因为农村地处偏僻,没有城镇那种人文地理环境,接触的新事物也少,所以农村的孩子视野狭小,见识少,加上缺少课外读物,所以写出来的习作自然没有城里孩子的流畅,有创意。但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明白,如果教师在学生的习作指导课上指导得好,农村的孩子一样能写出好文章。十几年来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而当前,农村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遇到作文敷衍了事,只图交差而已,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果从以下三方面去抓,那么就很容易收到实效。
  1.以教材为本,激发写作兴趣
  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们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结合教材有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第十一册语文《鸟的天堂》一文,作者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抓住大榕树的大、美等特点通过真挚的感情、华丽的词句描绘出来,让多少读者想去亲眼目睹“鸟的天堂”的神奇。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情感趁机激励学生去观察:我们这的枫树林每到秋天就非常美,你能不能抓住它的主要特点,把它的美写出来。让大家也想去看看。有了主要动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真的细心观察了家乡枫树林,把枫树林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2.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写作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来源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农村小学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的见识确实少了一些,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事物,捕捉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素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兴趣。在一次习作课中,我组织了一个“小记者出行”活动,在课堂上要求每个小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老师。我把采访要求讲具体,就让学生向自己发问。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我一一热心地作了解答。活动结束后,我没有要学生马上写作文,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采访校长,或是村长把采访的过程写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所以积极性很高,那次的采访稿都写得不错。除此之外,我常组织学生游览山色、为村民做好事、到田里体验收获的快乐等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3.作文批改的评价,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作文能力也各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作文练习中的一点点成功,感受成功之后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一定要以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为水准,在指出其缺点的同时,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话,也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让他们看到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消除作文中的厌恶感以及害怕的心理,增强勇气和信心。只有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扼杀大多数写作水平低的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妈妈》,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条理也不清晰,但其中有两句写妈妈看自己的眼神的细节描写很精彩,我就特地把他的作文中的这段描写,当作范例在全班朗读,并且细加点评。我当时观察到,这个学生在感到惊异的同时,眼睛中也闪动着无比兴奋的泪花。这以后这个学生的作文也非常认真了,作文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二、修饰方言,教会说话
  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语言不规范,与标准的白话文不相吻合,语无伦次、错字、别字百出,语病,句病连篇。这些都是教师头痛的作文问题。为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修饰方言,教会说话,确实是迫不及待。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堡垒“工程”。我认为应从这些途径入手:提倡说普通话,书面语言常挂口中,摒弃方言,以规范其语序表达;教师课堂语言要简洁规范,注重学生课堂语言的完整性,以免说三漏四;多读范文、多背诵妙句佳言,培养语感;课堂多让学生多练口头作文,及时纠正方言语病;学生勤于练笔,多写日记、周记。
  三、多渠道练习写作,帮助积累素材
  1.丰富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也一样,只有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优秀习作,学生才能从中取得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才会才思如泉涌。因此,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他们到图书室去借来读,我还在班级上设立了一个读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如果在网上或报上看到什么好文章,我也会带到班上与同学们共享。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有的学生在半路上捡到一张旧报纸也会津津有味地看半天。
  2.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对我们说他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有一种“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的远见认识,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素材。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课文,积累课本中的题材,还要联想课文与生活中的人或事物,甚至让学生想象、推理、重组可能有的美好生活,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一遇到、或看到好玩的、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就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文章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各种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脑、动口、动手、动笔。这样才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
  3.严要求,多表扬
  每次习作,一定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严要求,是从反面刺激学生多写。多表扬是从正面鼓励学生,哪怕有一点突破,或会用几个学过的优美词语、句子,或者引用恰当,或者开了个好头,结了个好尾。
  4.抓住偶发事件,即兴作文
  我最常用的是让学生即兴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灵活地把握学生间、课堂上等偶发事件引导学生将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作文。有一次,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我发现黑板没擦,我一言不发地站着,学生们不知道我怎么了,我指了指黑板,他们才恍然大悟。有一个小个子男同学上来帮我擦黑板。他由于个子小,要跳起来才能擦得到,他的动作诙谐有趣,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灵机一动,要求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在这次习作中,有许多平时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得很精彩,他们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都描写得很到位。同学之间相互争吵,找我告状,我什么都没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暖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一行字,让同学自己处理。然后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下来。类似的作文写多了,学生习作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四、指导学生习作与修改并重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常常鼓励学生在多写的同时多修改。养成自觉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我在指导的过程中,边导边作,指导学生突破关键,掌握规律。如指导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我就从一个实例的训练中掌握方法规律,围绕文章主题,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修改同桌的作文,让他们体会到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农村的孩子也聪明,如能紧抓不懈,他们也能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参考丛书《作文知识与小学作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2/4/12 18:14:17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