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王维静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代社会,教育部门、授课教师愈加关注学生德育知识受教育情况。在音乐等课程授课期间,部分教师也开始引出德育知识,并借此开展相关授课活动。这一变化,对当代初中学生音乐课程的有效学习有积极作用,且能使相关学生德育素质水平逐日提升。本文以初中音乐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分别对德育知识在该教育工作中的渗透意义、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德育渗透;渗透策略

  在新形势下,各初中教师开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讲解音乐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德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初中生缓解内心压力、学习压力,且能够使相关学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大幅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德育知识在音乐教育工作中的渗透质量,使相关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能够大幅提升,授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实际,细致研究在音乐教学期间引出德育知识的意义。并以此为依据,尝试其他的、更为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渗透意义
  初中学生本身内心较为敏感,且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有效引导,如果教师疏于引导,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育质量,且不利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教师应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音乐课程本身较为轻松、简单。教师在音乐授课期间,引出德育知识,并借此引导学生,能够使本校学生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相关学生在这一学习背景下,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且能够在聆听、实践中,明确音乐的真谛,掌握音乐课程内容。
  二、渗透策略
  (一)教师应主动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并借此唤起学生的音乐才艺细胞
  在个人社会经验、认知能力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进度、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当前音乐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保证德育知识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质量,使相关学生能够真正在音乐学习期间,提升个人德育素质水平,教师应该主动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并借此激发班级学生音乐才艺细胞,使相关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德育学习活动当中。在这一期间,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力量辅助授课。经实践发现,教师直接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播放音乐,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相关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德育知识,借此讲解德育课程内容,其授课效果更为理想。德育知识也将与音乐教育工作有效融合。
  比如,教师在讲解新课程时,即可以借助多媒体,渲染气氛,引导班级学生在情境内感受、鉴赏歌曲,并借此体会其中的德育知识。为进一步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热情,教师还应该做好前期调查工作。调查时,授课教师将明确班级学生个人喜好情况、鉴赏能力情况。授课教师以此为依据,给学生营造具有德育气氛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二)教师应细致研究并基于课程内容,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
  经实践发现,音乐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合理借助具有爱国精神的音乐歌曲进行授课,能够使德育知识被有效地渗透到、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相关学生在这一优质环境下学习音乐,不但能够完成音乐课程学习任务,还能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个人爱国情怀。为保证上述音乐教育、德育渗透工作的落实质量,教师还应该明确班级学生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经实践发现,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借此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能够使相关学生得到优质的音乐、德育教育。
  以《爱我中华》这一歌曲为例。授课前,教师应该基于音乐课程教学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互联网力量,查找爱国主题歌曲,并将相关内容添加到教学课件当中。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视频、音频展示给学生,并借此引出爱国教育、德育教育内容。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对歌曲充满兴趣。这时候教师引出德育知识,借助歌词、歌曲背景等,向班级学生传达其中的爱国思想,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为保证该环节教育工作开展质量,使相关学生能够在自主鉴赏、聆听中理解其中的真谛,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互相交流时间。在学生对音乐知识、德育知识有初步认识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并借此开展教学总结、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个人引导作用,并鼓励学生反思自身、互相评价,借此优化、完善个人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音乐课程内容,且能够再次提升个人思想素质水平、爱国精神。
  (三)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并借此培养、提升学生德育素质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给学生讲解音乐课程知识。在素质教育下,有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情况。教师单调地讲解理论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学生音乐课程学习需要。基于这一背景,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歌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出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为保证以上音乐、德育渗透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相关教师应该立足于实际,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确保相关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中,理解、掌握音乐课程,并借此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在音乐教学期间,引出德育知识,能够使自身音乐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且能够给学生带来优质的德育教育。相关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将激发个人音乐才艺细胞。且能够在不断尝试、锻炼中,提升个人音乐歌唱能力。在提升个人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身德育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龙.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北方音乐,2018,38(14):127+130.
  [2]廖志遂.德育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35.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0:46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