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探讨

 

【作者】 董翠红

【机构】 河南省鹤壁市福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语文可离不开大量的有效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阅读教学而言,单一的阅读较为枯燥。如果采用多文本阅读,能够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这种阅读形式从阅读效率、阅读总量、开拓思维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内外有效结合;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学好语文不是朝夕间就能实现的。小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文的过程中,也就开始接触了阅读。当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阅读就成为一种学习手段。实践证明,阅读能力对学生智力发展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时,阅读技能也关乎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
  一、多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有效增加小学生的阅读总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有的质变都离不开量变过程。多文本阅读让阅读总量呈几何倍数增加,一堂课中可以阅读5篇以上文章,这种大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元素。当然,这种阅读并非“走马观花”,教师应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针对阅读主题给学生建设性的建议。通过日积月累,小学生会取得骄人的阅读效果,突出表现在阅读质量,词汇储备量等方面。  
  (二)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阅读(泛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一般小学高年级学生(5~6年级)的默读速度不低于300字/分钟。但在教学中,一篇文章要用两个课时才能学完,即:用一堂课略读,这种诵读形式限制了阅读效率。多文本阅读则与之相反,一堂课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学生们“被迫”提升阅读速度,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大量阅读信息,继而会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直以来,受教学进度的限制。一篇课文需要占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才能讲完。很多知识点需要重复讲解,反复提问。从某种角度说,教师讲的枯燥,学生们听得无趣。此时再谈良好的阅读习惯,似乎也不太适宜。如果借助多文本阅读,学生们就能主动表达阅读观念,继而对阅读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教师此时反而成了倾听者,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引导。通过阶段性的尝试,学生们就会爱上阅读,并能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多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教学单元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小学语文教材中,同一个单元多为四篇文章/诗歌组成,从而形成一个主题组织。这种编排对于开展群文阅读大有裨益。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父母之爱”,包括《“精彩极了”和“糟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精彩的课文。针对这几篇文章,可以选择最具特色的《“精彩极了”和“糟透了”》作为精读课文,并且这篇文章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也能让小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带给自己的深爱。针对该课文,应该从人物的身体、语言、动作等处入手,从不同角度体会人物精神与情感的变化。完成本文精读之后,再阅读另外三篇课文,具有推此即彼、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借助略读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都会选编略读课文,到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就增加至两篇。相比精读课文而言,这些略读课文只需要学生略懂课文即可。针对这种设计,教师可以将略读课文作为“引子”,增加同类课外文章,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文属于略读课文。完成本文略读后,可以增加一些类似人物描写文章,《苏七块》、《泥人张》、《张大力》等都是不错的素材。借助这些同类文章,小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描写人物,并有意识地尝试作者的独特写法。这样就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三)借助多文本阅读开展写作练习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内容应该更贴近于生活,或者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能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更多写作素材。由于小学生习作时间短,且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对于写作文比较迷茫,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同样的人物描写,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同学,人际关系过于单一。因此,涉及的写作人物也应该集中在这个“圈子”当中。仍以上文《刷子李》一课为例,通过多文本阅读后,小学生慢慢明白如何描写人物。但仍然停留在想象状态,语文教师应该及时介入,以班里同学为例讲解如何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比如:A同学鼻头很大,肉嘟嘟的,但是他声音很小,有时候感觉他说话像蚊子在叫。或者,B同学来了,老远就听到他走路“通”、“通”、“通”,然后他标志性的笑脸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描写人物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他”异于常人的一两点即可。如果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介绍一遍,反而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记“流水账”。
  不同题材的多文本阅读,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个人文字阅历。一般完成多文本阅读后,都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写作练习也是对多文本阅读效果的最好检验方法。
  三、结果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操作起来相对繁琐一些,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素材选择、仿写练习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讲解。“万事开头难”,一旦学生们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就掌握了多文本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了,于是他们便能够更好地驾驭文字,有效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统编教材下多文本教学的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wbyd20020604)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2:21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