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体育高考100米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 ;
【正文】 本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已有八年,其中带体育高考队也有五年时间了,我在训练高中体育生的同时,也订阅《田径》杂志。理论结合实践,使我的业务水平从中得到提高。在这几年里,我总共带27名学生训练。其中举10名进步较大的学生来与同行共勉。同时,我根据个人训练高中体育生训练100m的体会与同行谈谈。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和多学科的科研成果在短跑项目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短跑技术已逐渐形成了重心平稳、大步幅、高频率和动作协调放松的特点。而中学生的体育高考训练,内容以发展无氧代谢为主,有氧代谢为辅。刚开始多采用有目的辅助训练手段以及轻力量训练。随着训练的时间日增,训练的重点放在途中跑技术,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体育术科考试做好充分准备。此外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和医务监督。
一、辅助练习
1、小步跑练习:
小步跑练习应为短步幅快步频跑,练习中要求保持短跑基本动作结构,在个人正常步幅中适当所缩短步长的快步频跑,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
2、高抬腿跑练习
高抬腿跑练习应强调快速折叠大小腿向前摆动。而不是向上高抬腿,向前上方摆腿的方向应以保证合理的短跑后蹬角度为前提。在强调积极摆动腿的同时,还应要求腿在前摆和下落转换方向动作的连贯性,即摆动腿的快速下落积极着地动作。
3、车轮跑
车轮跑是最接近途中跑的技术辅助练习,所以我用它来代替原来的后蹬跑技术。通过蹬地抬起成折叠,膝盖平大腿或微高于大腿。下压大腿的同时小腿打开,脚掌在落地瞬间由勾快速变伸积极爬地。
这三种辅助练习每天都进行练习,作为准备活动部分。教师在学生刚开始训练时,教师带学生练习,对每个学生练习这些动作都提出细节要求,使他们熟能生巧。打好基本工,为下一步的练习动作做好准备。
二、训练计划
1、全年计划〔高三年级共28周〕
1〕第一阶段〔十周时间〕: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多年的短跑教学与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每次跑完脉博开始为160——180次/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1〕、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
〔3〕、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4〕、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弹跳力、灵敏性等素质的游戏性练习。如追捕、接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2〕第二阶段〔六周时间〕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这个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素质。高三学生的悟性较高,体力充沛,发展速度是时候了。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和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严谨的训练目的作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1〕反复跑60M、100M、150M;
〔2〕快速跑60M、80M、100M;
〔3〕行进间跑20M、30M、50M;
〔4〕接力跑50M×4;
〔5〕听各种讯号做的起动练习10M——20M左右;
〔6〕支撑或不支撑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
3〕第三阶段〔四周时间〕:注意发展速度的同时,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化。
〔1〕狠抓跑的基本功练习。
好的技术,不仅是在形态上,更重要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觉吧,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的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抓好基本功——跑的专项技术练习,经常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车轮跑和以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
〔2〕抓好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间长,速度最快,又要跑得轻松自如。在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应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幅度。归纳起来在技术上注意四点:
a、跑得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如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是蹬地角度过大的原因。
b、频率高:跑的过程爬地、后摆、腿等连续动作都要快,不能消极等待。如何快不来呢?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差。这方面我注意加强辅助性活动。如跳绳、向上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来发展下肢力量。另外加强大腿后肌群收缩力量。
c、步幅大:跑的步子不仅是快,还要把两腿迈开,这样必须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多做各种跳跃运动的练习。如立定跳栏架、立定十级跳、蛙跳、40M——60M跨步跳、跳台阶等,另外拉橡皮单腿完整动作练习,主要强调大腿抬到水平位置。
d、摆臂正确:跑的过程中要摆幅大,有力、向前后摆动,摆动方向和下肢配合协调,才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摆动的两臂正确有力,可增加后蹬力量和速度。这方面我注意采用各种负重与不负重的摆臂练习方法。如拿一定重量砖块或石头进行摆臂练习、哑铃扩胸、哑铃侧平举,原地站立自然摆臂等练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摆臂动作。
4〕第四阶段〔六周时间〕:计时跑
计时跑对短跑速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短跑的成绩取决于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三方面的能力。
〔1〕提高加速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站立式起跑30M、50M计时。
b、蹲踞式起跑30M、50M计时。
c、60M下坡跑计时。
d、60M上坡跑计时。
〔2〕提高途中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行进间30M、40M、50M计时。
b、顺风、上坡、下坡30M计时。
〔3〕提高冲刺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100M、120M、150M的后程跑计时。
b、100M全程计时。
5〕第五阶段〔二周时间〕:调整体力,进入考试
最后两周的倒数第二周,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加到最大限度。最后一周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逐渐降低,同时重点蹲距式起跑。
3、周计划:
1〕每周共10个课时。其中专项安排3个课时;100M安排3个课时;铅球安排2个课时;力量安排2个课时。
2〕课时安排(上午:6:00——7:00;下午:5:00——6:30):
a、专项: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下午。
b、100M: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上午。
c、铅球:星期二、星期四上午。
d、力量:星期二、星期四下午。
3〕具体安排:根据全年计划的进度来安排每周三节课的训练手段、教学细节以及时间安排。
一、辅助练习
1、小步跑练习:
小步跑练习应为短步幅快步频跑,练习中要求保持短跑基本动作结构,在个人正常步幅中适当所缩短步长的快步频跑,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
2、高抬腿跑练习
高抬腿跑练习应强调快速折叠大小腿向前摆动。而不是向上高抬腿,向前上方摆腿的方向应以保证合理的短跑后蹬角度为前提。在强调积极摆动腿的同时,还应要求腿在前摆和下落转换方向动作的连贯性,即摆动腿的快速下落积极着地动作。
3、车轮跑
车轮跑是最接近途中跑的技术辅助练习,所以我用它来代替原来的后蹬跑技术。通过蹬地抬起成折叠,膝盖平大腿或微高于大腿。下压大腿的同时小腿打开,脚掌在落地瞬间由勾快速变伸积极爬地。
这三种辅助练习每天都进行练习,作为准备活动部分。教师在学生刚开始训练时,教师带学生练习,对每个学生练习这些动作都提出细节要求,使他们熟能生巧。打好基本工,为下一步的练习动作做好准备。
二、训练计划
1、全年计划〔高三年级共28周〕
1〕第一阶段〔十周时间〕: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多年的短跑教学与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每次跑完脉博开始为160——180次/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1〕、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
〔3〕、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4〕、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弹跳力、灵敏性等素质的游戏性练习。如追捕、接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2〕第二阶段〔六周时间〕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这个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素质。高三学生的悟性较高,体力充沛,发展速度是时候了。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和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严谨的训练目的作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1〕反复跑60M、100M、150M;
〔2〕快速跑60M、80M、100M;
〔3〕行进间跑20M、30M、50M;
〔4〕接力跑50M×4;
〔5〕听各种讯号做的起动练习10M——20M左右;
〔6〕支撑或不支撑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
3〕第三阶段〔四周时间〕:注意发展速度的同时,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化。
〔1〕狠抓跑的基本功练习。
好的技术,不仅是在形态上,更重要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觉吧,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的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抓好基本功——跑的专项技术练习,经常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车轮跑和以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
〔2〕抓好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间长,速度最快,又要跑得轻松自如。在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应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幅度。归纳起来在技术上注意四点:
a、跑得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如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是蹬地角度过大的原因。
b、频率高:跑的过程爬地、后摆、腿等连续动作都要快,不能消极等待。如何快不来呢?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差。这方面我注意加强辅助性活动。如跳绳、向上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来发展下肢力量。另外加强大腿后肌群收缩力量。
c、步幅大:跑的步子不仅是快,还要把两腿迈开,这样必须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多做各种跳跃运动的练习。如立定跳栏架、立定十级跳、蛙跳、40M——60M跨步跳、跳台阶等,另外拉橡皮单腿完整动作练习,主要强调大腿抬到水平位置。
d、摆臂正确:跑的过程中要摆幅大,有力、向前后摆动,摆动方向和下肢配合协调,才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摆动的两臂正确有力,可增加后蹬力量和速度。这方面我注意采用各种负重与不负重的摆臂练习方法。如拿一定重量砖块或石头进行摆臂练习、哑铃扩胸、哑铃侧平举,原地站立自然摆臂等练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摆臂动作。
4〕第四阶段〔六周时间〕:计时跑
计时跑对短跑速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短跑的成绩取决于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三方面的能力。
〔1〕提高加速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站立式起跑30M、50M计时。
b、蹲踞式起跑30M、50M计时。
c、60M下坡跑计时。
d、60M上坡跑计时。
〔2〕提高途中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行进间30M、40M、50M计时。
b、顺风、上坡、下坡30M计时。
〔3〕提高冲刺跑的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a、100M、120M、150M的后程跑计时。
b、100M全程计时。
5〕第五阶段〔二周时间〕:调整体力,进入考试
最后两周的倒数第二周,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加到最大限度。最后一周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逐渐降低,同时重点蹲距式起跑。
3、周计划:
1〕每周共10个课时。其中专项安排3个课时;100M安排3个课时;铅球安排2个课时;力量安排2个课时。
2〕课时安排(上午:6:00——7:00;下午:5:00——6:30):
a、专项: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下午。
b、100M: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上午。
c、铅球:星期二、星期四上午。
d、力量:星期二、星期四下午。
3〕具体安排:根据全年计划的进度来安排每周三节课的训练手段、教学细节以及时间安排。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2:34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