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探究

 

【作者】 王冬妮

【机构】 广西宾阳县甘棠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中,民族音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与特殊形式,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改革下倡导和要求要注重进行民族音乐的融入与渗透,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同课堂教学的全面结合,丰富和拓展学生思维路径,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
  【关键词】 民族音乐;初中音乐;教学运用;传承发展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最为主要的教学依托就是教材,也是学习的重点、核心和关键之所在。教材内容有着严谨性、系统性特征,其中也有民族的、区域的特色还不够明确,特备是滞后性特点从突出,难以实现学生音乐学习实际需要的满足。要强化对当前音乐音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挖掘和拓展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是重要支撑。在长期的民族成长与发展中,我国形成了丰富的、大量的音乐资源,侗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能歌善舞,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进行民族音乐内容的增加,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的基础和根基是民族文化,唯有注重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当前全球化、城市化发展持续加速,对民族文化生存的发展带来了很强的冲击,一些民族文化面临灭绝的风险,长期持续下去必然对给我国造成精神损失,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初中音乐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内容,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主力军和主阵地的作用,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其中能够为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必然能够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要求从传统音乐知识教授中走出来,将重点聚焦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上、带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有着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功能,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还能够地带动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能够为音乐学习带来更多的内容,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带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全面发展。
  二、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策略
  (一)以音乐背景教学为依托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
  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对传统的教育思维理念和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调整和转变,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进行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关注和重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基础。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初中音乐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之中要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将前沿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从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基于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不高,他们对民族音乐学习的重视度还不够、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着眼于这些学习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当以音乐教学本身作为基本切入点,强化背景教学的实施,在音乐教学之中更加卓有成效地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带动教学质效的持续提升。比如,在进行《乌苏里江船歌》这首曲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提前准备做好课堂准备,将一些同赫哲族有关的歌曲收集和整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充分展示,特别是对这首曲目的创作背景、创作意义、描绘内容进行梳理强化教学背景的丰富和教学内容的拓展,借助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强化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充分聚焦,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就能够对民族音乐之美进行体验和感悟,实现思想共鸣的引发和产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
  (二)以音乐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之中,他们承受着中考的学习压力,对音乐学习重视程度和学习欲望有所欠缺,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沿用传统的、常规的方法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开展,那么就难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吸引,还可能会对教学质效产生影响,音乐课堂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运用就更是无从谈起。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课堂活动的创设,充分依托初中阶段学生爱好娱乐活动、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学生的音乐基础、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和学习需求为依据进行,定期地组织和开展同民族音乐密切关联的课堂活动,强化课堂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与活跃,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带动音乐教学质效的提升,实现学生基于民族音乐了解、认知与把握的深化,让音乐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地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着眼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和融入民族音乐,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进行民族音乐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开展。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相关故事和事迹进行搜索和收集,运用自己的话语进行阐释和讲述;民族音乐歌唱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不同任务的设置,让每一个初中生自主地进行民族音乐的选择,演唱过程中让他们进行自身情感的充分表达,教师还要进行一定奖励措施的设置,强化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民族音乐的深度理解。
  (三)以音乐情感引导为支撑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自己的音乐特色都很鲜明、很显著,其中一些民族音乐广为流传,但也处于消失的边缘之中。从音乐学科教学的本质看,其不仅承担着让学生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重任,而且还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民族音乐的重任。初中音乐教材之中的民族音乐之中都包含了极为丰富、丰厚的故事和情感,教学之中教师要强化情感教育的运用以此带动初中生音乐共鸣的产生,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进行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不仅要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仔细欣赏、细致品位,而且还要将那些有代表、有典型、有趣味、有积极意义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实现学生音乐认知和理解的丰富和拓展。比如,在进行《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黄河的作用、黄河的流经地、黄河的源头、历史上的黄患等有关知识讲解给学生,将陕北民歌粗犷、豪放的特点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这首曲目的价值与内涵进行理解,对曲目背后的故事进行阐释,以此强化初中生民族音乐的学习、传承与运用。教师要以本地乡土资源为立足点,对其中多元化、历史的、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从中进行一些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歌曲,将其纳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三、结语
  教育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民族文化的学习、理解、传承与发展进行高度重视、科学运用,要注重强化民族音乐资源的挖掘与设计,使之同教材内容紧密关联起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音乐背景教学为依托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以音乐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以音乐情感引导为支撑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充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最大限度地带动和促进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梅.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9(11).
  [2]陈都.浅谈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J].音教论坛,2020(6).
  [3]赵梦飞.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措施探究[J].中国教师,2020(5).
  [4]刘燕燕.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5]王学宁.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美术科技,2020(8).
  [6]高成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7(12).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2:47
  • 【点击频次】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