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化,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背景下,本文要探究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发挥其优势,助力古诗词教学,结合笔者在日常教学上的浅薄经验,把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在学校讲台上,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结晶,但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吃力。信息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现代和传统怎样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碰撞出火花呢?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的有效教学。笔者和同事们把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做为课题进行探索,得到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或作法,直陈如下,供同行们指正。
信息技术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我不再赘述,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形式大于内容
目前我们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有部分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课件精美度,会增加很多类型的很多素材,比如动画、音乐、图片、造成、视频等,表面上形式丰富,其实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明确重点;也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并不全面,一些教师只会引用Word、PowerPoint等基础软件,对软件功能的了解不够深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导致课件形式、内容单一,无法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忽略教学本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可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控信息技术,造成过度依赖技术,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旦信息技术应用过度,反而忽略了语文担负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确实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丰富教学资源,并能增加学生的教学体验,但教师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实际上,教师并不能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所有教学,教师应重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实际学情合理采用信息技术,使之为课堂增光添彩。
(三)制作水准不齐
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了解较少,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强。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由于对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会浪费很多制作时间。青年教师虽然掌握技术,但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点不明确、内容混乱等情况。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资源,虽然节省了时间,但网络资源未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差异,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混淆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的概念,认为展
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操作就是在应用信息技术。但实际上,信息技术涵盖多项内容,其应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肯定不能因噎废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古诗词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进入初中,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因此,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融入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美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古诗词结构当中蕴含着一定的声律与格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能够向学生们展示古诗词诵读所带来的音律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从而体验到古诗词教与学的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初中语文《观沧海》这首四言诗,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作者登山望海,用浪漫主义的文笔,勾勒出苍茫海水、日月升腾无比壮丽恢弘的景象,描绘雄伟高山、壮阔大海,以景言志,抒发了心系天下的情怀。本诗就是一首四言古诗,全诗格律严整,一共有八个句子,每个句子有四个字,对仗精巧、工整。在本首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初中生聆听这篇文章的读法,这首四言诗虽然文字结构较为简短,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落入星辰大海的感觉,让学生们在诵读当中慢慢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韵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常识。然后,教师可以从“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句话进行讲解,曹操通过对眼前的景观进行描写,使大海变得神奇而又壮观,既写出了秋风萧瑟树木不断落下的景象,但是岛上的树木依然繁茂,给人以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也表明了曹操在危险当中不畏艰难,依然保持乐观的政治心态,帮助学生们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的把握。在其它诗歌的教学中同样引领学生反复进行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体验节奏美,并品味诗意和诗人情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赏析诗词的情境之美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古诗词情境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其中很多都是借景抒情,在描绘美丽景色中,抒发作者的情怀,充满着美妙的意境,以及丰富的联想情境。初中语文古诗词实施趣味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中国古诗词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做到古诗词教学的情境交融,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教育教学其中。其凭借着链接网络,融合影像、光色、动画、音频为一体的优势,给现代教学带来许多新变化,尤其是在创设情境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来创设丰富的情境,把诗词中想象与现实情境合为一体,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在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美景进行查找,并将其制作成视频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最能代表杭州的美景,但是西湖有多美呢?我今天带大家去感受一下。”接下来让学生观看已经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课件,让学生感受春日西湖的美景。在播放视屏课件的时候,要在适当的时候要将《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进行配音,配乐并与视频一同进行播放,使学生对《钱塘湖春行》有初步的理解。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西湖风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们一边学习、吟诵古诗,一边观看西湖美景,进入诗中意境。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去感受诗句中的美景,将《钱塘湖春行》所描述的情境进行构建,使画面呈现在学生自己的脑海中,从而达到诗中看画的效果,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深刻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情境交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体会诗词文化之美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对诗词的文章脉络进行全面的把控,尤其是在深挖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时,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展示,帮助初中生对诗词结构一目了然,让学生能够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春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从描写破败长安的景象,感慨兴衰,从挂念亲人到心系国事,充满哀思之情,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杜甫诗歌的特点,从前期的诗歌的《望岳》到后期的《石壕吏》,让学生们能够对杜甫诗风变化历程有初步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曲折的一生,紧接着引入到《春望》这篇诗词讲解当中。让学生了解诗人从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成长成为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客观看待诗人的诗风变化和个人、国家的命运变化紧密相关,也养成辨证看待事物的习惯。借助信息技术助力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把古诗词传承的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美德带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内心。
虽说教无定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但融入时代气息的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必然趋势。古诗词教学有其特殊的文化传承使命。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摒弃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把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融合,用古诗词的熏陶让学生成长成有中国文化气息的青年。
参考文献:
[1]赵小燕.初中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研究与应用[J].学周刊,2022,(6)
[2]刘善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语文建设,2020(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在学校讲台上,先进的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优秀的文化结晶,但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吃力。信息技术和古诗词教学、现代和传统怎样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碰撞出火花呢?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的有效教学。笔者和同事们把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做为课题进行探索,得到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或作法,直陈如下,供同行们指正。
信息技术在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我不再赘述,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形式大于内容
目前我们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有部分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课件精美度,会增加很多类型的很多素材,比如动画、音乐、图片、造成、视频等,表面上形式丰富,其实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明确重点;也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并不全面,一些教师只会引用Word、PowerPoint等基础软件,对软件功能的了解不够深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使用,导致课件形式、内容单一,无法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忽略教学本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可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准确地把控信息技术,造成过度依赖技术,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旦信息技术应用过度,反而忽略了语文担负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确实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丰富教学资源,并能增加学生的教学体验,但教师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实际上,教师并不能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所有教学,教师应重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实际学情合理采用信息技术,使之为课堂增光添彩。
(三)制作水准不齐
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了解较少,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强。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由于对技术掌握得不全面,会浪费很多制作时间。青年教师虽然掌握技术,但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点不明确、内容混乱等情况。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资源,虽然节省了时间,但网络资源未必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有差异,所以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很多教师混淆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的概念,认为展
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操作就是在应用信息技术。但实际上,信息技术涵盖多项内容,其应用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肯定不能因噎废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古诗词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进入初中,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因此,古诗词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融入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诗词所蕴含的美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古诗词结构当中蕴含着一定的声律与格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能够向学生们展示古诗词诵读所带来的音律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从而体验到古诗词教与学的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初中语文《观沧海》这首四言诗,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作者登山望海,用浪漫主义的文笔,勾勒出苍茫海水、日月升腾无比壮丽恢弘的景象,描绘雄伟高山、壮阔大海,以景言志,抒发了心系天下的情怀。本诗就是一首四言古诗,全诗格律严整,一共有八个句子,每个句子有四个字,对仗精巧、工整。在本首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初中生聆听这篇文章的读法,这首四言诗虽然文字结构较为简短,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落入星辰大海的感觉,让学生们在诵读当中慢慢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韵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常识。然后,教师可以从“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句话进行讲解,曹操通过对眼前的景观进行描写,使大海变得神奇而又壮观,既写出了秋风萧瑟树木不断落下的景象,但是岛上的树木依然繁茂,给人以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也表明了曹操在危险当中不畏艰难,依然保持乐观的政治心态,帮助学生们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的把握。在其它诗歌的教学中同样引领学生反复进行诵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体验节奏美,并品味诗意和诗人情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赏析诗词的情境之美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古诗词情境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其中很多都是借景抒情,在描绘美丽景色中,抒发作者的情怀,充满着美妙的意境,以及丰富的联想情境。初中语文古诗词实施趣味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中国古诗词的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做到古诗词教学的情境交融,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教育教学其中。其凭借着链接网络,融合影像、光色、动画、音频为一体的优势,给现代教学带来许多新变化,尤其是在创设情境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来创设丰富的情境,把诗词中想象与现实情境合为一体,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在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美景进行查找,并将其制作成视频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最能代表杭州的美景,但是西湖有多美呢?我今天带大家去感受一下。”接下来让学生观看已经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课件,让学生感受春日西湖的美景。在播放视屏课件的时候,要在适当的时候要将《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进行配音,配乐并与视频一同进行播放,使学生对《钱塘湖春行》有初步的理解。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西湖风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们一边学习、吟诵古诗,一边观看西湖美景,进入诗中意境。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去感受诗句中的美景,将《钱塘湖春行》所描述的情境进行构建,使画面呈现在学生自己的脑海中,从而达到诗中看画的效果,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深刻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情境交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体会诗词文化之美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展示,也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对诗词的文章脉络进行全面的把控,尤其是在深挖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时,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展示,帮助初中生对诗词结构一目了然,让学生能够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春望》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从描写破败长安的景象,感慨兴衰,从挂念亲人到心系国事,充满哀思之情,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杜甫诗歌的特点,从前期的诗歌的《望岳》到后期的《石壕吏》,让学生们能够对杜甫诗风变化历程有初步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曲折的一生,紧接着引入到《春望》这篇诗词讲解当中。让学生了解诗人从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成长成为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客观看待诗人的诗风变化和个人、国家的命运变化紧密相关,也养成辨证看待事物的习惯。借助信息技术助力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把古诗词传承的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美德带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内心。
虽说教无定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但融入时代气息的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必然趋势。古诗词教学有其特殊的文化传承使命。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摒弃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把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融合,用古诗词的熏陶让学生成长成有中国文化气息的青年。
参考文献:
[1]赵小燕.初中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的研究与应用[J].学周刊,2022,(6)
[2]刘善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语文建设,2020(10).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4:32
- 【点击频次】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