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对探究性教学进行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这一话题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和想法,以供各位教学同仁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探究性;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
地理是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实践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取讲解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配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保证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比较长,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习惯采取机械性、灌输性教学,将课堂知识和思想全都塞进学生脑海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强,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1]。而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教学的改革的创新,能够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探究性的学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优点:一是将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的位置返还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各个方面的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三是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全身心的加入到学习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方式去接受全新的知识,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进而提升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抓住了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并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大了人文地理知识的比重。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尽情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对一些地理问题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地理故事、地理现象时,也要注意从中引入一些有价值和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不仅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养成善于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合理设计提问,高效推进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的提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课堂进度的有效工具,也是教师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提问通常围绕课本之中文字内容的记忆而展开,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课本之中的主要内容就能够轻松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之中几乎不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推理活动,只是机械的调动记忆。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问题的设置应该充满探究性和挑战性,但是问题的设计也要切实的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储量和学习能力。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具备一个难易的梯度,逐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且保证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之中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问题的创新性,质疑性和趣味性。
(二)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和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到知识的奥秘,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我们要运用有效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小组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增强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相互深入的交流。不同学生的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进行碰撞,学生会认识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会逐步的学会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和协调配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避免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被动的掉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分组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分组伊始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进行分组:比如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在分组的过程之中要遵循互补的原则,即将有不同优势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
(三)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只用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和否定,如,“不错”“很棒”“你的回答不正确”等等,这样直接的评价方式不仅发挥不了评价环节应有的教学作用,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师把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探索(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热情,进而对探究性学习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新颖,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的见解很有独到之处”“真不错,快,大家鼓鼓掌”……或者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表示肯定意味的点头,都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三、加强对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增强对于辅助性教学设备的利用。这里的辅助性教学设备指各种类型的地理教具,例如地球仪,地图、地形图等等。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使学生对学科的知识产生一种整体和宏观上的认知,也对基本的地理环境有一种直观上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所有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中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作用最大的工具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视频,音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媒体设备最大的益处是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具象客观的展现给学生,极大的简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教学工具演示一些地理现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其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然后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制订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以上仅是我个人对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几点建议,在此拿出来与大家一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晴晴.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4(8):70-71。
[2]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
[3]李卫民.地理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指导策略[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4]辛继相.让探究教学神行兼备[J].中国教育学刊,2005(01)。
【关键词】 探究性;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探究式教学
地理是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实践性相对较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采取讲解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配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保证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比较长,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习惯采取机械性、灌输性教学,将课堂知识和思想全都塞进学生脑海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强,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1]。而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教学的改革的创新,能够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实践的过程之中探究性的学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优点:一是将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的位置返还给了学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各个方面的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三是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全身心的加入到学习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方式去接受全新的知识,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速度进而提升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抓住了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并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加大了人文地理知识的比重。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尽情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对一些地理问题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地理故事、地理现象时,也要注意从中引入一些有价值和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不仅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养成善于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合理设计提问,高效推进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的提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课堂进度的有效工具,也是教师同学生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提问通常围绕课本之中文字内容的记忆而展开,学生只需要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课本之中的主要内容就能够轻松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之中几乎不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推理活动,只是机械的调动记忆。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问题的设置应该充满探究性和挑战性,但是问题的设计也要切实的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储量和学习能力。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具备一个难易的梯度,逐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且保证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之中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问题的创新性,质疑性和趣味性。
(二)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和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到知识的奥秘,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我们要运用有效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小组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增强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相互深入的交流。不同学生的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进行碰撞,学生会认识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会逐步的学会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和协调配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避免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被动的掉队。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分组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分组伊始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进行分组:比如地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在分组的过程之中要遵循互补的原则,即将有不同优势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之中,使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
(三)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只用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和否定,如,“不错”“很棒”“你的回答不正确”等等,这样直接的评价方式不仅发挥不了评价环节应有的教学作用,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师把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探索(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热情,进而对探究性学习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多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新颖,老师都没有想到”“你的见解很有独到之处”“真不错,快,大家鼓鼓掌”……或者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表示肯定意味的点头,都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鼓励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施展自己的才华,进而养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三、加强对教学设备的应用
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增强对于辅助性教学设备的利用。这里的辅助性教学设备指各种类型的地理教具,例如地球仪,地图、地形图等等。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使学生对学科的知识产生一种整体和宏观上的认知,也对基本的地理环境有一种直观上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所有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中探究性学习过程之中作用最大的工具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能够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视频,音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的思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媒体设备最大的益处是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具象客观的展现给学生,极大的简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教学工具演示一些地理现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的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其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然后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制订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以上仅是我个人对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几点建议,在此拿出来与大家一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晴晴.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4(8):70-71。
[2]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
[3]李卫民.地理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指导策略[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4]辛继相.让探究教学神行兼备[J].中国教育学刊,2005(01)。
- 【发布时间】2022/5/22 10:15:45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