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从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堂是最主要的基地。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是课堂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学生错误资源、课堂生成资源等等。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数学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材料,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是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因此,只要是能在课堂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物力和人力,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师应从书本中、课堂上、生活中洞察、识别、发现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并加以筛选、整合,运用到教学中去。这里主要探讨教材资源、教师资源、自然资源、媒体网络资源。
1、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弄清教材的特点,编排结构,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1.1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教材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合理的教材编排结构,使我们耳目一新;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商店购物”图,教师则可以根据图上提供信息,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2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学资源。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其中隐含的资源随处可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教师资源的能动发挥
教师决定着教材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就是实施教材的首要条件。教师作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其素质状况决定了教材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形成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2.1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2调动和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资源。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玩耍、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这一资源,使它成为活的教材。例如在学习“平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哪些地方有平行的线段:如教室的窗户、黑板、课桌等;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家庭中的一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1走进生活找数学。教师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农村、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选取与学生学习内部条件相一致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报告,这样一来学生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
3.2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學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养成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解释屋顶为什么架成三角形的?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架为何是由若干个三角形焊接而成?通过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使同学们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也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让学生养成从网络、媒体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媒体网络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媒体网络资源。
现代媒体、网络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传递形式和评价功能,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以及动手等实践活动,能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突破重难点时更要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突破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打通和化解难点。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材料,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美凤,程艳丽.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24(1):83-84.
[2]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3-7.
[3]苗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5(35):45-45.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是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从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的、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因此,只要是能在课堂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物力和人力,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师应从书本中、课堂上、生活中洞察、识别、发现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并加以筛选、整合,运用到教学中去。这里主要探讨教材资源、教师资源、自然资源、媒体网络资源。
1、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弄清教材的特点,编排结构,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1.1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教材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方式,合理的教材编排结构,使我们耳目一新;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材提供了一幅“商店购物”图,教师则可以根据图上提供信息,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2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学资源。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模式,其中隐含的资源随处可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教师资源的能动发挥
教师决定着教材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自身就是实施教材的首要条件。教师作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其素质状况决定了教材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形成新的教学指导思想。
2.1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2调动和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资源。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玩耍、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这一资源,使它成为活的教材。例如在学习“平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哪些地方有平行的线段:如教室的窗户、黑板、课桌等;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家庭中的一些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1走进生活找数学。教师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农村、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选取与学生学习内部条件相一致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报告,这样一来学生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
3.2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學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养成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解释屋顶为什么架成三角形的?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架为何是由若干个三角形焊接而成?通过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使同学们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也强有力地冲击着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让学生养成从网络、媒体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媒体网络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这样更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媒体网络资源。
现代媒体、网络有着丰富的信息量、传递形式和评价功能,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以及动手等实践活动,能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突破重难点时更要运用多媒体,这样可以突破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打通和化解难点。
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材料,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美凤,程艳丽.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24(1):83-84.
[2]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3-7.
[3]苗凯.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5(35):45-45.
- 【发布时间】2022/6/20 12:13:29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