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淘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正发生着改变。本文就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健词】 感悟歌曲内涵;发挥想象;提高能力
自从国家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小学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每位教师心中,中国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一个全新的考虑和认识。对于新课程标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欣喜地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课程标准,它突出了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中国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实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大改革。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功与失败。
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音乐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它通过视、听、唱、舞蹈及音乐理论等几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是通过歌曲的表现,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是通过歌曲词和曲的结合,它所表现的内容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音乐,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多听音乐,感悟歌曲内涵
小朋友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为祖国的栋梁,可以说,音乐是伴随着他的一生的。在人生这漫长的旅途中,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阶段。低年级小学生就像一张张白纸,老师就像一位画家,你想把你心目中的白纸画成你想要的图画,那么老师你就得在这幅画上肯下功夫,施展你的教学技巧,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然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唱一首歌曲,学生们只是很自然的跟着老师学唱,他们学会歌曲后,也只是感性上的唱,不理解歌词的内涵、歌曲的优美,人家唱他也唱。而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我在给一年级小学生上《国歌》这一课时,结合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所在,从而让学生懂得我们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教导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她由红色作底,四颗金黄色的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懂得了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四个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含义已改变为代表海内外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颗大星的周围,旗面的大部分面积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国土,红色则象征着我们的革命政权是由无数革命者的鲜血铸成的。给学生听赏歌曲,我还经常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如《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如《草原上》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在导入新课时,先给学生欣赏一曲格调不同的《草原赞歌》,听完之后,学生谈了各自的感受。接着给同学们讲解了同是描绘草原的歌曲,却可以用两种音乐手法表示。学生在欣赏着优美的音乐的同时,发挥丰富的想象,感受着音乐的意境,再鼓励他们把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草原上美丽的景象画下来,骏马奔驰、羊儿吃草也画得栩栩如生。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了音乐的美,绘画特长也得以表现。可见,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我的祖国》这首曲子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喜爱音乐。
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喜欢唱歌,对歌曲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和必要的。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首先要认识七个基本音,然后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国歌》是进行曲速度,而《快乐的do re mi 》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是A、B、A曲式结构,开始A段落表现了我们坐在谷堆旁边听妈妈讲故事,引出了B 段妈妈在旧社会受到的苦难和压迫,可以想象出旧社会广大农民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的生活情景,C段歌唱新生活的形象,情感是痛恨、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广大农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总而言之,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培训手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关健词】 感悟歌曲内涵;发挥想象;提高能力
自从国家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小学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每位教师心中,中国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一个全新的考虑和认识。对于新课程标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欣喜地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课程标准,它突出了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中国艺术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了对学生理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落实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大改革。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功与失败。
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音乐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它通过视、听、唱、舞蹈及音乐理论等几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和艺术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音乐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是通过歌曲的表现,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是通过歌曲词和曲的结合,它所表现的内容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音乐,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多听音乐,感悟歌曲内涵
小朋友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为祖国的栋梁,可以说,音乐是伴随着他的一生的。在人生这漫长的旅途中,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阶段。低年级小学生就像一张张白纸,老师就像一位画家,你想把你心目中的白纸画成你想要的图画,那么老师你就得在这幅画上肯下功夫,施展你的教学技巧,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然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唱一首歌曲,学生们只是很自然的跟着老师学唱,他们学会歌曲后,也只是感性上的唱,不理解歌词的内涵、歌曲的优美,人家唱他也唱。而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我在给一年级小学生上《国歌》这一课时,结合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所在,从而让学生懂得我们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教导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她由红色作底,四颗金黄色的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懂得了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四个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含义已改变为代表海内外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颗大星的周围,旗面的大部分面积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国土,红色则象征着我们的革命政权是由无数革命者的鲜血铸成的。给学生听赏歌曲,我还经常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如《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很多音乐都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需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如《草原上》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在导入新课时,先给学生欣赏一曲格调不同的《草原赞歌》,听完之后,学生谈了各自的感受。接着给同学们讲解了同是描绘草原的歌曲,却可以用两种音乐手法表示。学生在欣赏着优美的音乐的同时,发挥丰富的想象,感受着音乐的意境,再鼓励他们把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草原上美丽的景象画下来,骏马奔驰、羊儿吃草也画得栩栩如生。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了音乐的美,绘画特长也得以表现。可见,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我的祖国》这首曲子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喜爱音乐。
三、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喜欢唱歌,对歌曲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和必要的。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首先要认识七个基本音,然后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国歌》是进行曲速度,而《快乐的do re mi 》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是A、B、A曲式结构,开始A段落表现了我们坐在谷堆旁边听妈妈讲故事,引出了B 段妈妈在旧社会受到的苦难和压迫,可以想象出旧社会广大农民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的生活情景,C段歌唱新生活的形象,情感是痛恨、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广大农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总而言之,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培训手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22/6/20 12:15:40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