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浅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下,语文单元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落实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促进融会贯通、发展创新思维”作业宗旨,让学生从繁重作业中解脱出来,真正感受学习知识趣味性,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单元作业;针对性;实效性;多样性
优质单元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系统巩固与应用,达到延伸、拓宽、深化目的,实现单元作业效能最大化。教师要聚焦“减负增效”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整合单元训练要素,精心设计丰富多样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进行粗略浅析。
一、注重问题导向,强化作业设计针对性
单元作业是课程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基本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形式相对单一。设计作业凭借经验,以强化技能和巩固知识为主,或简单地照搬教辅,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不明显,缺乏对单元作业设计整体性的思考,老旧作业偏多,选择题成重要模块,形近词比较、新词记忆、生词抄写、练习课后习题等成为作业布置的主要方式。同时发现,当前教辅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作业内容在设计针对性上明显不足,学生在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更难以实现。二是整体质量相对低效。部分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上缺乏连续性、整体性,设计目标不明确,存在作业安排、顺序设计不合理等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更高层次促进思维发展作业。三是设计功能相对狭隘。过多强化技能和巩固知识,反复背诵和机械式抄写,忽略作业对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与评价等较高层次思维的拓展功能,导致学生的作业效果低下。教师要结合本班本校情况,扩大作业功能,强调对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引导,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实现作业设计质量得到最大化提升。
二、紧盯单元特征,确保作业设计实效性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着力体现目标可检测、有针对、校本化。一是围绕目标整体设计。注重单元内各个课时作业内容间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在单元结构认知联系上由零散转为整体,防止出现低水平教学目标课后重复、机械的操练现象,使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得到提高。二是衔接有序层层递进。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结构,按照单元总目标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理解和运用,最终掌握知识。三是梯度呈现形式各异。既要突出课时内容和知识之间难易变化,又要在形式上突出多样性;既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思维灵活性在运用迁移过程中逐步提升。
三、追求灵活有效,实现作业设计多样性
单元作业是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对知识巩固和深化,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到重要作用。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考虑。
(一)注重作业设计生活化。单元作业生活化设计要给学生提供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可以拓宽作业视野,丰富作业内涵,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程实践性特征,通过单元作业形式引入生活,强化单元知识应用性和全面性,突出学科生活化特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单元作业功能,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良性思维,设计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性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注重作业设计层次性。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紧贴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状态,强调分层且有针对性设计,使知识巩固功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学困生作业注重基础知识检测,尽可能将难度相对较大的作业量减少;学优生加强语文技能提升训练,尽可能减少基础作业,适当增加技巧性和难度,保证学优生有充足时间完成一些高智力作业,让各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受到收获快乐,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把握作业难度分层布置。学困生尽量把难度降低,保证对基础语文知识完全掌握。比如,在《小珊迪》教学中,可以要求学困生对一些生字新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抄写,保证学困生抄写过程中有一定学习积极性。在中等生方面,在完成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将作业难度加大,实现学优生在较高知识平台上发展。
(三)注重作业设计多样化。据调查,部分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作业类型相对单一,作业内容缺乏挑战性。教师应探索多样化创新途径,紧扣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既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完成单元作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单元作业。在自主类作业方面,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设计相应习题来巩固延伸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拓展类作业方面,以教材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更为广阔语文天地。在跨界类作业方面,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回归语文学科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和把握,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四)注重作业评价多元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提升品德修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考虑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多种形式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有效、主动学习,确保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构建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单元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单元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价应从课堂学习效果和育人视角出发,从学习行为习惯、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多元、多样的评价。
总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不管如何创新,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立足学科本位,回归学科本质属性,积极勇于探索,大胆进行实践,不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努力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单元作业;针对性;实效性;多样性
优质单元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系统巩固与应用,达到延伸、拓宽、深化目的,实现单元作业效能最大化。教师要聚焦“减负增效”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整合单元训练要素,精心设计丰富多样作业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进行粗略浅析。
一、注重问题导向,强化作业设计针对性
单元作业是课程教材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基本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形式相对单一。设计作业凭借经验,以强化技能和巩固知识为主,或简单地照搬教辅,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不明显,缺乏对单元作业设计整体性的思考,老旧作业偏多,选择题成重要模块,形近词比较、新词记忆、生词抄写、练习课后习题等成为作业布置的主要方式。同时发现,当前教辅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作业内容在设计针对性上明显不足,学生在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更难以实现。二是整体质量相对低效。部分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上缺乏连续性、整体性,设计目标不明确,存在作业安排、顺序设计不合理等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更高层次促进思维发展作业。三是设计功能相对狭隘。过多强化技能和巩固知识,反复背诵和机械式抄写,忽略作业对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与评价等较高层次思维的拓展功能,导致学生的作业效果低下。教师要结合本班本校情况,扩大作业功能,强调对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引导,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实现作业设计质量得到最大化提升。
二、紧盯单元特征,确保作业设计实效性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着力体现目标可检测、有针对、校本化。一是围绕目标整体设计。注重单元内各个课时作业内容间的递进和衔接,使学生在单元结构认知联系上由零散转为整体,防止出现低水平教学目标课后重复、机械的操练现象,使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得到提高。二是衔接有序层层递进。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结构,按照单元总目标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理解和运用,最终掌握知识。三是梯度呈现形式各异。既要突出课时内容和知识之间难易变化,又要在形式上突出多样性;既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思维灵活性在运用迁移过程中逐步提升。
三、追求灵活有效,实现作业设计多样性
单元作业是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对知识巩固和深化,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起到重要作用。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考虑。
(一)注重作业设计生活化。单元作业生活化设计要给学生提供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可以拓宽作业视野,丰富作业内涵,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程实践性特征,通过单元作业形式引入生活,强化单元知识应用性和全面性,突出学科生活化特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单元作业功能,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良性思维,设计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性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注重作业设计层次性。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紧贴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状态,强调分层且有针对性设计,使知识巩固功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学困生作业注重基础知识检测,尽可能将难度相对较大的作业量减少;学优生加强语文技能提升训练,尽可能减少基础作业,适当增加技巧性和难度,保证学优生有充足时间完成一些高智力作业,让各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受到收获快乐,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把握作业难度分层布置。学困生尽量把难度降低,保证对基础语文知识完全掌握。比如,在《小珊迪》教学中,可以要求学困生对一些生字新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抄写,保证学困生抄写过程中有一定学习积极性。在中等生方面,在完成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将作业难度加大,实现学优生在较高知识平台上发展。
(三)注重作业设计多样化。据调查,部分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作业类型相对单一,作业内容缺乏挑战性。教师应探索多样化创新途径,紧扣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既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完成单元作业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单元作业。在自主类作业方面,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设计相应习题来巩固延伸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拓展类作业方面,以教材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更为广阔语文天地。在跨界类作业方面,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回归语文学科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和把握,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四)注重作业评价多元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多元化评价,提升品德修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考虑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多种形式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有效、主动学习,确保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构建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单元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单元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价应从课堂学习效果和育人视角出发,从学习行为习惯、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多元、多样的评价。
总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不管如何创新,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立足学科本位,回归学科本质属性,积极勇于探索,大胆进行实践,不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努力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22/6/20 12:18:01
- 【点击频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