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边境少数民族农村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陆茂祥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省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然而纵观近年来的教育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语文教育活动确实不堪理想。一方面,教师照本宣科地授课,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枯燥无趣;另一方面,学生语文根基不深,缺乏语文教学参与兴趣。这种情况下无论“教”还是“学”都是应付了事,如何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成为困惑教师的现实问题。对此,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亟须调整思路,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育体系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启迪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 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语文教学作为义教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这个时期也是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初中阶段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语文知识,拓宽学生阅读面,有效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加知识储备量,对于他们的成长与终身发展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多位于西部偏远山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攻坚脱贫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尤其是深处边境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来抓,但是师资力量依然比较稀缺,所用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诸多问题,确实需要予以优化。
  一、基于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换不及时,教学方法单一
  在追求教学质量的驱使下,部分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没有认真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结构与个人素质,没有考虑到教材与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协调。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方法单一,课堂枯燥。忽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中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形势不容乐观,一切的教学活动未能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出现教师不好教,学生不爱学,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教师消极教学的现象凸显。如此一来,语文教学活动丢失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国家规范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带来极大不利。
  (二)教学条件落后
  由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真正能投入到教育事业的资金又非常有限,整个教学工作也将不顺畅了。如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教学环境欠佳等问题。例如,目前城市教育非常流行的多媒体模式,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全面普及,再加上很多教师不会操作电脑,尽管有多媒体设备,但思维仍然禁锢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尴尬教学局面,枯燥无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毫无参与兴致,因而学生上课睡觉甚至逃课现象常有出现。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也使用汉语交流,但是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保留了很多方言,这就造成与外界的沟通不便。除此以外,显著的语言文化差异也导致中学生学习语文时存在很大难度。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汉语基础本身就较差,再加上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汉语令他们抽象难懂,语文也便成了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
  (四)应试教育观念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活动滞后,导致新课标的推行在农村教育中举步维艰。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还片面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参加考试,所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并死记硬背知识点,遏制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这不仅违背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根本需求,而且很难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基于边境少数民族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更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首先是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一般分为学校培训与个人提升。对于学校培训,需要构建系统科学的培训策略,运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加强对语文教师新型教育理念、新技术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个人提升,这需要每名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广泛涉猎教育学、历史、人物传记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加强外出培训,学习新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发达地区教师的交流,深入探讨乡村语文教学,促进共同进步。
  例如,在对《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授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的基础能力,到互联网上收集与之相关的微视频,制作电子课件,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与微视频,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熟悉故事内容,真正悟到要生活中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二)改变陈旧落后教育观念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改变“以我为主”等相关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大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学科教学主题与主要内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提出若干问题与创设探究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更好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教学《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时,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确定符合学生的目标任务,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文章;识记和理解主要的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翻译课文内容,说一说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然后让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三)收集运用丰富教学资源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更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根据课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去互联网上和日常生活中收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更好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等。把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植入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中,针对经典名著,教师就可以去互联网上收集与之相关的图文和视频资料,或者去生活中收集漫画、小人书、相关玩具等,将收集到的资源一一整合,制作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课前通过网络下载《红楼梦》的相关图片与视频,制作电子课件和微视频,或者直接选用互联网上的对应课件。为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刘姥姥来到大观园时的心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多背景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这个过程,进而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四)不断改进少数民族乡村学校双语教学模式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而相应的语文教育管理体系及基础资源都要做出改变。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双语教学模式,重新规划学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组建课研小组,设计校本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通俗、有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
  另外,学校也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信息化课堂,完善教学资源,为远程学习做好准备。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除了整合内容以外,也要创新方法,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双语书籍,在继承民族母语、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夯实汉语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起来
  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以往的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关注学习成绩,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学到了知识,却不能熟练运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并且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开展《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延安市的一种传统舞蹈,体现了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仿写,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了解该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传统的风俗或文化,并根据这篇文章的描写手法进行仿写。这种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三、结语
  总之,作为边境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乡村学校里的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也获得平等的教育。而当前落实教育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解决方案,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突破地域的教学局限性,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幸福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全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9):273.
  [2]唐永.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如何提升初中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20,(11):96.

  • 【发布时间】2022/6/20 12:36:54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