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初探

 

【作者】 刘 勇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商议确立了“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探究的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针对“练少了不行,又得减负”这一矛盾,探索按分层、适时、有效三个原则设计“基础类、分层类、合作类、实践类”初中物理作业,既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广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落实“双减”。
  【关键词】 双减;初中物理;有效作业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及时得以巩固的重要途径,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业还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既能切实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又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发力。为此我校八年级物理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商议确立了“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探究的研究课题,现就“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方面的探索情况汇报如下。
  “双减”下的作业不是简单的减少作业数量。作为一名理科教师,我认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练习达不到一定的量,就很难将知识理解透彻,更难有质的飞跃。要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们就不能搞题海战术,重复、繁冗的作业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这就要注重作业的质量,即书面作业要少而精,做到减量不减质。课题组成员针对“练少了不行,又得减负”这一矛盾,探索初中物理按分层、适时、有效三个原则设计“基础类、分层类、合作类、实践类”作业,既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广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落实“双减”。
  一、以生为本,精选基础类作业
  现在学生作业普遍“量大、质低”,中国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巧利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以学生为本位,一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作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从而导致作业粗放,不精细、不精准。同时,为了提高成绩,布置“大礼包”,各种习题册、资料、材料,让学生重复练习。此外,学科之间缺少整合,尽管单科量不大,但六七科加在一起总量很多,再加上课外辅导班的作业,让学生不堪重负。
  物理老师在备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作业,做到“少而精”,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要求人人都能过关,同时作业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达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基本解题技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培养学生的物理基本核心素养。
  二、因材施教,设计分层类作业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布置作业时老师自己先做一遍,尽量做到难易要适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的题目。因人而异,作业的范围不同,提出的要求不同。让分层作业激起学生的挑战性、好胜心,让学生向难题发起挑战,挑起学生不服输的劲头。
  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作业,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进步,分层设计作业还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让那些有余力的学生实现进一步发展,并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那么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呢,通过查阅资料让我明白,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据此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逐一进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其次,要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加以鼓励和及时的给予评价。让优秀的学生有压力,让一般的学生对学习有着自信和信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3层:①基础层: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成绩较差。②提高层:没有太高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③发展层:知识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成绩优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希望能将这种分层作业付诸实践。
  三、优势互补,设计合作性作业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需要求,因此,适当设计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教学完《透镜》后,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研究我们的眼睛。①通过查阅资料,认清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成因;②通过访谈及查资料了解近视眼的危害;③做问卷调查统计本校近视眼的发病率;④采访近视眼学生,得出导致近视眼的主要原因;⑤采访专家和查资料得出预防和矫正近视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分工合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形成学习的动力。
  四、学以致用,开发实践性作业
  初中物理新课程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业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和载体,素养形成(下转第63页)(上接第64页)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就是说,教师应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又有助能力培养的探究性作业。如学了“惯性”后,可布置学生调查学校附近街道的交通安全设施,写一篇题为“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短文,这类作业,学生感兴趣,就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又如学光学时,可布置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磨制冰透镜等;学习力学时布置学生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潜水艇等实践性作业。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知识后播放了鸡尾酒分层的原因,让学生课下利用家中材料自制一杯鸡尾酒;学完电学知识后调查家中的用电器功率,计算家中的总功率,估算家里一个月所用电费,还可以看看电动车上电池参数,算一算充一次电需要花费多少电费。
  再比如学习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后,可布置这样有层次的三道探究性作业:①我们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来源在哪里?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②到大城市观察或向交警同志了解,城市中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哪些?③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上网,查看图书资料了解噪声有哪些利用?
  不少专家都提到,应鼓励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学生才愿意去完成。教师也应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一些诸如环保、能源等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得布置超标的作业,不得使用“题海战术”,尽量减少学生无效劳动,“双减”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郭玉英,姚建欣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傅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84.
  [4]陈孝杰.挖掘物理学科的兴趣源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J}.中学物理.2018年01期.
  • 【发布时间】2022/6/20 12:55:18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