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作者】 马淑琴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科学学科是对生活知识的反馈和总结,在小学教育中,有效融合科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科学教育落实,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充足的好奇心,对生活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从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看,也要求了科学学科教学中,不能够采取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而是要将学科同生活进行联系,在生活中收获知识,在学生中运用知识。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针对我国小学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小学教育应当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协调与统筹好文化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既要积极完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课程的知识传递,也要关注美术、音乐、科学、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展开。科学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
  科学学科的内容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反馈,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常见现象。因此,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更有利于建立起学科同生活的联系。一方面是扩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丰富学生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的方法论。期间,教师需要从常见的,学生熟悉且能够理解的生活现象出发,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良好兴趣,给予了学生强烈好奇心一个有效的归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生活化科学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并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教学经验。科学学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延续“知识灌输”这套老旧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学的展开应当有所区别,应当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面对知识时的自主探究性,并重点反应在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上。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例如,在教学《找空气》这节课程时,教师首先需要完善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够更加清晰地、生动地讲解空气。当前,很多小学教室内都配备了饮水机设备。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当水从饮水机接出来后,期间又伴随着哪些其他物质呢?同时,在使用饮水机节水时,为什么水桶内会出现明显的气泡?饮水机是学生每天要频繁使用的设备,在学生使用饮水机接水时,自然会看到过这一现象。届时,只需等教师把这个现象提出来,便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又或者,在教学《冷热与温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冰箱冷冻室内冷冻一瓶水,待水完全凝结成冰后,再作为教学的道具待到课堂上。同时,教师再准备一瓶正常未凝结成冰的水,让学生去观察对比两瓶水的区别。除了瓶中所盛物质是水和冰的区别外,学生也可以发现盛着冰的瓶子明显发生了膨胀。如此一来,便可以结合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导入“冷热与温度”的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室外活动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素养,同样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诸多新鲜事物,并认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这样一种认知模式的建立,打破科学学科是教学课程的狭隘理解,使其转变为重要的生活技能。因此,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师可以定期面向学生开展科学学科的生活化探究活动,并有效利用游戏载体,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这节课时,所提出的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饲养蜗牛,通过与蜗牛的接触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实际接触过蜗牛,甚至是没有饲养其他小动物的习惯。如果贸然让学生开始饲养,一方面是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爱护动物,爱护生命。因此,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小蜗牛,并记录这些蜗牛都是在哪里发现的,之后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得出,蜗牛往往更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避免学生伤害到小蜗牛,要从小养成爱护动物,尊重生活的价值观。
  (三)将科学知识运用到课后生活中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探索科学学科真谛的重要途径。在生活化教学中切实优化了传统教学所能够带来的学习体验,更加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并将“课堂”的范围,扩大到了生活中,重新定义了教学的界限,让学生可以以“生活”为师,以更为广阔的思维和视野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参与“玩泥巴”的游戏,利用公园内的沙子和土壤来自行堆建“小山丘”,并尝试还原更多的地形地貌。例如“小盆地”“小丘陵”等。游戏教学载体,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同时也比较贴合小学生爱好好动的天性,可以充分利用实践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在学生堆建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更多有关“地球的表面”的元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践行方针,为夯实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尤其要重视起多学科的均衡性发展。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地革新,切实导入生活化元素,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绍敏.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4):2.
  [2]文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0):00256-00256.
  [3]陈曦.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2016(6):1.
  • 【发布时间】2022/7/18 10:25:54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