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双减”背景下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校教育增加作业辅导和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学生回家做作业的量和时间,一增一减,让学校教育回归应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回归正常的作息和接受知识的正常路径。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所以微课在助力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双减”;微课;语文
“双减”政策推出后,教师们更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加高效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完成学与练活动,顺利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效果,实现减负的目标。由于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强,往往比较关注那些色彩鲜艳、灵动有趣的事物,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他们学习时,就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富有动态、主题鲜明的学习内容,以化繁为简,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帮助其突破重难点,确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运用微课创设情境提升导课成效
结合微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以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将相和》一文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一段与该文有关的影视剧片段,使学生在观看剪辑过的视频的同时思考:视频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主要人物有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能够看出他们各自是什么性格?由此,小学生会带着问题走入影视剧情境,及时记录自己得到的信息,然后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而教师可结合学生们分享的观点,适时引出新课主题,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导课成效,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微课分析重难点知识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将相关内容分解成不同板块,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使之先获得碎片化信息,再通过整合与思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海上日出》一文的重难点为“分析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日出过程、感受作者的心情”,其中“写作顺序和日出过程”相对比较难概括,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设计微课课件,通过提取关键语段、设计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阅读和分析,使之结合微课内容循序渐进地思考,将得到的关键信息列出来,并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最后将所有内容整合起来,以得到完善的认知,进一步把握行文顺序,同时了解日出的全过程。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发展,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关键,从而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不断降低教学难度。
三、应用微课辅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活动
“双减”背景下,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以实现学练结合的目标,辅助增强教学的成效。此时,就可以应用微课来呈现更加优质和典型的练习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解答,并能够不断发散思维,从中获取更多知识信息。例如,教师讲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古诗《题西林壁》之后,可以将提前设计好的包含多道练习题的微课课件展示出来,以引导学生复习课下注释、诗句含义、古诗主旨等,且可以设置具有深度的、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古诗内容和个人的真实经历,去品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哲理,同时可在练习环节穿插小游戏,以微课为媒介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竞赛,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解答与本首诗有关的问题,从而在趣味氛围中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使之从多个角度解读古诗,不断加深其印象,继而巩固教学成果,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
四、发挥微课优势补充教学资源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来补充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开阔其视野,使之得以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文言文《自相矛盾》时,运用微课补充其他的寓言故事,如《南辕北辙》、《邯郸学步》、《郑人买履》等,并设计综合性任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阅读材料,解决字、词、句问题,同时对文本之中的关键语句展开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多篇文章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展示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主要事件、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并让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立足整体说一说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如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篇幅特色等,从而在拓展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阅读素养。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课期间借助微课补充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文学常识等,如《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的相关材料,以及“词牌名”、“破折号的作用”、“歇后语”等常识,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或其中的关键语句,提高其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文学素养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用微课对学生展开分层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微课评价表,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完善表格,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我,并获取适合自己的建议,从而推动其良性发展。例如,教师所制作的表格应包含学习态度、回答问题情况、课堂练习效果、最终学习成效等板块,而且在填写表格之前,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并要求他们在班级中互相交流,最后由教师给出整体评价,并附上合理的建议,然后进行填写,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身的综合表现,明确之后的努力方法,且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界面为学生展示“点赞”、“太棒了”、“下次继续努力”等趣味表情,从而增强课堂评价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利用微课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符合教育信息化理念,也与高效教学、快乐学习等理念相契合,能够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不断建构知识,并有效培养其综合能力,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双减”;微课;语文
“双减”政策推出后,教师们更要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加高效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完成学与练活动,顺利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效果,实现减负的目标。由于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强,往往比较关注那些色彩鲜艳、灵动有趣的事物,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他们学习时,就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富有动态、主题鲜明的学习内容,以化繁为简,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帮助其突破重难点,确保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运用微课创设情境提升导课成效
结合微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以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将相和》一文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一段与该文有关的影视剧片段,使学生在观看剪辑过的视频的同时思考:视频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主要人物有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能够看出他们各自是什么性格?由此,小学生会带着问题走入影视剧情境,及时记录自己得到的信息,然后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而教师可结合学生们分享的观点,适时引出新课主题,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导课成效,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微课分析重难点知识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将相关内容分解成不同板块,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使之先获得碎片化信息,再通过整合与思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海上日出》一文的重难点为“分析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日出过程、感受作者的心情”,其中“写作顺序和日出过程”相对比较难概括,那么教师就可以据此设计微课课件,通过提取关键语段、设计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阅读和分析,使之结合微课内容循序渐进地思考,将得到的关键信息列出来,并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最后将所有内容整合起来,以得到完善的认知,进一步把握行文顺序,同时了解日出的全过程。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发展,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关键,从而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不断降低教学难度。
三、应用微课辅助学生开展课堂练习活动
“双减”背景下,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活动,以实现学练结合的目标,辅助增强教学的成效。此时,就可以应用微课来呈现更加优质和典型的练习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解答,并能够不断发散思维,从中获取更多知识信息。例如,教师讲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古诗《题西林壁》之后,可以将提前设计好的包含多道练习题的微课课件展示出来,以引导学生复习课下注释、诗句含义、古诗主旨等,且可以设置具有深度的、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古诗内容和个人的真实经历,去品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的哲理,同时可在练习环节穿插小游戏,以微课为媒介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竞赛,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解答与本首诗有关的问题,从而在趣味氛围中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使之从多个角度解读古诗,不断加深其印象,继而巩固教学成果,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
四、发挥微课优势补充教学资源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来补充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开阔其视野,使之得以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文言文《自相矛盾》时,运用微课补充其他的寓言故事,如《南辕北辙》、《邯郸学步》、《郑人买履》等,并设计综合性任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阅读材料,解决字、词、句问题,同时对文本之中的关键语句展开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在阅读多篇文章的同时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展示不同故事的主人公、主要事件、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并让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立足整体说一说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如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篇幅特色等,从而在拓展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阅读素养。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课期间借助微课补充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文学常识等,如《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的相关材料,以及“词牌名”、“破折号的作用”、“歇后语”等常识,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或其中的关键语句,提高其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文学素养的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用微课对学生展开分层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微课评价表,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完善表格,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自我,并获取适合自己的建议,从而推动其良性发展。例如,教师所制作的表格应包含学习态度、回答问题情况、课堂练习效果、最终学习成效等板块,而且在填写表格之前,要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并要求他们在班级中互相交流,最后由教师给出整体评价,并附上合理的建议,然后进行填写,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身的综合表现,明确之后的努力方法,且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界面为学生展示“点赞”、“太棒了”、“下次继续努力”等趣味表情,从而增强课堂评价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利用微课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符合教育信息化理念,也与高效教学、快乐学习等理念相契合,能够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不断建构知识,并有效培养其综合能力,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2/7/18 10:26:06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