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作者】 莫礼安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群文阅读与传统语文单篇阅读的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仅弥补了传统阅读中的弊端,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增加学生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点,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多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但应当采用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紧扣文章主题,使群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主要是依据某一个阅读主题,选择与其相关的4~5篇文章进行整合,并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最终实现知识的共建。与单篇阅读模式相比,通过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属于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阅读策略。随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群文阅读的具体内涵也得到相应修正与改善。所谓的群文阅读,其主要指教师与学生根据某个或多个主题,选择相应的结构化文本,并在一定的时间中,以达成共识以及集体阅读的多文本进行阅读的教学过程。对于群文阅读而言,其课文的阅读量通常是相较于单篇课文的阅读的,但是,群文阅读时,其课文选择并非指单篇文本的阅读叠加,其更是指合理科学的结构组合式阅读。“结构化”阅读教学中,其主要指通过课堂上教学的某个意义点,将学习的相关事物联系到一起,并实施聚合与组合。群文阅读的具体教学中,群文的议题为意义点核心,并根据议题进行聚合的文本其都需在议题属性内,并立足于不同角度对议题实施解释,从而形成程序性、层次性的认知体系。
  二、小学语文课上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文本多元整合
  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准确体会词语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文章的理解与文章对话,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针对关键字词、语句展开斟酌、筛选,体会作者通过词语所表达的情感,真正感受文字的韵味。
  例如,开展以“歌颂战斗英雄”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时,可以选择《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等文章展开学习。首先对文章所涉及的人物事迹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而后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定的知识补白,对全文的战斗背景、写作背景等展开介绍,以加深学生对当时战斗情景的了解与感知,明白在如此复杂、紧迫的局势下战斗英雄是如何诞生的。最后让学生采取批注的方式默读课文,将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标记出来,并写下受到感触的原因及自己的感受。此后,在班级展开交流与共享,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交流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理解、感知人物。利用这种方式,学生的解读与感知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并联系生活实际,以提升自身的想象能力,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利用令自己感动的文字,将作者的情感内化,提高自身感受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语文教学需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语文教师仅通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不仅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还会对群文阅读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施自主预习,可通过对议题的讲解与提示之后,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总结每篇文本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即使是同个时代背景,同一个作者所写出的文本,也会受到地理、时间、人物等影响。如同样是描写梅花、莲花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者或表现手法,其也各有千秋。通过群文阅读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美妙的语言文字获得阅读的收获与快乐,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及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师在小学生完成预习后,对其实施归纳总结,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实施互相交流与沟通,而且还能总结出相同议题对不同文本的特点,从而使小学生自身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对《忆江南》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预习,拓展学生对白居易另外的《忆江南》的阅读。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文字形式、诗词结构、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异同比较与归纳总结,进而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
  (三)开展群文精读活动,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开展一系列的文章精读和精讲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文本内容,运用更多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群文精读活动,勾画出认为人物刻画经典、景色描绘得当的段落,推荐给其他同学,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挑山工》以及其他类似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活动,让学生选择相应的片段,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挑山工很不容易,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还要走那么陡峭的山路。”“是啊,而且还走得很快,连作者一行人都赶不上。我很敬佩他们,做人应当像他们一样坚持不懈。”“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步向上登攀。”学生从这一些文字描写中读出了挑山工群体的辛苦、努力和坚持不懈,以及他们生活的负担。采取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诸多方式来刻画挑山工的形象,更容易体现挑山工的精神。学生可以运用到教师以前所讲解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来进行鉴赏,有学生认为运用了对比描写的方法,将游人和挑山工走路的态度进行对比;有学生认为本文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夹杂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对于刻画挑山工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系列的精读活动可以使得群文阅读模式的运用更加深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补充作用。
  (四)健全和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一套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相契合的阅读评价模式,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评价的价值,是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评价的现状,还应结合群文阅读的内涵、新课改的要求,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下,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多样化的群文阅读评价模式下,不仅要实施“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评价中,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借助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肯定的手势进行评价,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促使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评价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依据小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群文阅读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潜移力、语言运用力、知识整合力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实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玲.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51.
  [2]党春春.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02):11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13.
  [3]杨婧伊.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9.

  • 【发布时间】2022/7/18 10:29:47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