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现代社会除了要求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较高的职业技能之外,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外,还要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以及提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可以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各类素材,让学生逐渐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建立高尚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学科,它融合了思想和文学知识的特点。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背诵优秀的文言文或散文,还要记住某一位名人在文学上造诣。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德育知识。既然德育理念渗透到文学知识中,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加强德育的渗透。
一、注重将德育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正所谓“文以载道”,文字与语言均承载了特定的思想内涵。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内容实则为言语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语文教学内容承载了特定的思想内涵。作为德育思想,其通常在学科教学中并非以直接的宣讲和灌输方式出现,通常隐藏于文字的字里行间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对学习者实现道德情操的感染。从内容载体层面来看,德育思想通常被承载于特定的故事情境与人物活动之中,使学习者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阅读,实现对德育思想这种缄默知识的接受。
从语文教材内容的编写与编排体例来看,惯常使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类文体,此类文体都具备一定的思想内涵,因而均能够在德育教育层面彰显其应有效用。从信息传递角度来看,语文乃是表达主体思想意识的主要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其涉及了涵盖主体思想感情的所有领域,诸如理想、信仰等要素,这类要素均含有一定的德育思想成分。此外,从语文的具体教学模式来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读写练听的模式,实在也包含了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宣讲。从语文教学所依据的文体模式来看,文学作品是其中的主要构成要素。笔者通过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对相关文学人物的角色塑造,从而使得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得以再现,并借助作品中的人物表达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也展现出作者本人特定的审美旨趣与道德情感。基于前述考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将道德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首先,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道德情感;其次,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进而提升其道德品质;最后,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其审美旨趣与艺术格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具备优良的道德情操。
二、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法要求教师感情投入。前代教育家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才能以情动人。让自己与作品中的情发生共鸣,然后将情物化,形成语言。关键在于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的情,将情的信息释放,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法国作家巴比塞?昂利说过:“宣传最崇高的理想,如若得不到通往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好各种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这些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点拔语、结束语、教师范读等。现以导语和教师范读为例,说说它们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语,特别是生动、形象、富有诱惑力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别林斯基说过:“感性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必能使学生移位入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必修一的《劝学》(节选)时,利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观点,对高一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积累,要从每个知识点的点点滴滴抓起,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讲授必修二的《落日》时,利用课文中的“我们最后的胜利是以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又如在讲授必修四的《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课时,利用孔子批评冉有、季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一观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要“在其位,谋其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个性人格,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高中正是学生个性和人格的成熟阶段,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人格方面有缺陷,知识学习反而会成为其走上歧途的助力。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语文这门学科为连接点,和学生建立生活上的联系,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高中生来说,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苦恼,这些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情绪上的疏通和引导,以确保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教师如何熟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如何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不失时机地选择渗透点和教学方法来实施德育。希望本文能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斌.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探究[J]. 新课程(中),2010(11).
[2]杨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2(23).
[3]邱颖.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德育工作的相关探讨[J]. 新课程(中),2010(06).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学科,它融合了思想和文学知识的特点。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背诵优秀的文言文或散文,还要记住某一位名人在文学上造诣。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大量的德育知识。既然德育理念渗透到文学知识中,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加强德育的渗透。
一、注重将德育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正所谓“文以载道”,文字与语言均承载了特定的思想内涵。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内容实则为言语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语文教学内容承载了特定的思想内涵。作为德育思想,其通常在学科教学中并非以直接的宣讲和灌输方式出现,通常隐藏于文字的字里行间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对学习者实现道德情操的感染。从内容载体层面来看,德育思想通常被承载于特定的故事情境与人物活动之中,使学习者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阅读,实现对德育思想这种缄默知识的接受。
从语文教材内容的编写与编排体例来看,惯常使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类文体,此类文体都具备一定的思想内涵,因而均能够在德育教育层面彰显其应有效用。从信息传递角度来看,语文乃是表达主体思想意识的主要信息载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其涉及了涵盖主体思想感情的所有领域,诸如理想、信仰等要素,这类要素均含有一定的德育思想成分。此外,从语文的具体教学模式来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读写练听的模式,实在也包含了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宣讲。从语文教学所依据的文体模式来看,文学作品是其中的主要构成要素。笔者通过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对相关文学人物的角色塑造,从而使得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得以再现,并借助作品中的人物表达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也展现出作者本人特定的审美旨趣与道德情感。基于前述考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将道德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首先,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道德情感;其次,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进而提升其道德品质;最后,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其审美旨趣与艺术格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具备优良的道德情操。
二、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法要求教师感情投入。前代教育家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才能以情动人。让自己与作品中的情发生共鸣,然后将情物化,形成语言。关键在于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的情,将情的信息释放,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法国作家巴比塞?昂利说过:“宣传最崇高的理想,如若得不到通往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好各种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这些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点拔语、结束语、教师范读等。现以导语和教师范读为例,说说它们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语,特别是生动、形象、富有诱惑力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别林斯基说过:“感性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必能使学生移位入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发掘课文中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讲授必修一的《劝学》(节选)时,利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观点,对高一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积累,要从每个知识点的点点滴滴抓起,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讲授必修二的《落日》时,利用课文中的“我们最后的胜利是以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又如在讲授必修四的《季氏将伐颛臾》这一课时,利用孔子批评冉有、季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一观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教育学生要“在其位,谋其政”,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四、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个性人格,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高中正是学生个性和人格的成熟阶段,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人格方面有缺陷,知识学习反而会成为其走上歧途的助力。所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语文这门学科为连接点,和学生建立生活上的联系,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高中生来说,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苦恼,这些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情绪上的疏通和引导,以确保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涉及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教师如何熟练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如何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不失时机地选择渗透点和教学方法来实施德育。希望本文能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斌.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探究[J]. 新课程(中),2010(11).
[2]杨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2(23).
[3]邱颖.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德育工作的相关探讨[J]. 新课程(中),2010(06).
- 【发布时间】2022/8/16 15:46:00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