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开展有效班级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 罗 娟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学习、交往和活动的主要范围是班级,班级氛围的营造和班级活动的有效开展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班级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级活动是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变化的媒介。通过班级活动给学生造成各种心理冲击,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促使个体在学习、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适应和开发内部潜能的的目。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有效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的心理水平.著名心理学家马思诺曾经列举了正常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的个性发展;不违背社会的成规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马思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含身体、精神、社会适应和道德四方面的良好状态。我国心理学家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青年学生的状态,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如下概括: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够独立地思考、分析、判断;能从心理上自我接纳;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二、班级体活动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
  当今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得到父母的过多照顾,溺爱和娇惯。因此,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的不良个性。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展有效班级活动,个别辅导对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班级体活动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心理冲突与心理健康。人所遇到的机遇和选择性常常不是单一的,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选择时往往会让人犹豫不决,左右摇摆,也就是心理上所指的冲突情境。在作出选择时,也就意味着失去另一种选择,此时人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压抑、创伤与心理健康。压抑指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人们把难以接受的思想、情绪或冲动在不自觉中从自己的意识领城中排除,以致个体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曾经有过这种想法或冲动,久而久之对生理和心理都可能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开展有效班级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要提高班级活动的实效性,活动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适合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小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积极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的爱好,重在“游戏”的环节上下工夫,通过游戏活动进行心理辅导。让一个个设计巧妙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转变思想,变换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题的辅导过程,以“活动”代“讲解”,以辅导”代“灌输”,寓教于乐,把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调整。
  (二)学习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最重要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小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成熟,自我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每位学生应增加心理意识,自觉学习心理知识,明白心理上的基本特征,了解自我,找到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勇于自我监督,加强自制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仅表现与内在,还表现在关注自己的外表。很多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班级体中表现潇洒,衣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另一自我意识表现就是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自我评价不稳定,顺利时沾沾自喜,不顺利时沉沦沮丧。所以,小学生要懂得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在班级体活动中要增加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三)正确分解压力,解除焦虑心理
  班级学习生活是次要的也是主要的,因此,诸多班级活动都与学习有关。新生进校时常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觉得学习不要紧张,该轻松一下了,既没有家长的过多叮嘱,也没有老师的过多干涉和管束,任由学习光阴白白流逝;二是不适应学习的方式方法,感到学习压力大,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尽力了又达不到目标而造成被动应付,丧失自信心。这些倾向都会导致学业上的挫折感,带来烦恼及自我否定的心理,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解压力,解除焦虑心理。
  (四)建立合理的班级秩序
  学校里的生活,日久天长会形成某种一定的规律,学生在很多活动中已不再依靠老师。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是班级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秩序,这种由人际关系发展中形成的心理序往往在集体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作用。跨进校门的学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既扰乱了自己的生活,也会扰乱到集体的基本秩序。建立合理的班级秩序很有必要。
  (五)保持良好的情堵
  这是增进心理健康的关键。良好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心情开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对生活和世界总是充满信心和乐观;反之,处于不良情绪之中,而自己又无法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失常,甚至会出现精神错乱。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六)学会健康的娱乐方法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相当广泛的,应充分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多参加各种班级体及自我娱乐活动。当处于寂寞、孤独、犹豫、烦闷时就可以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来缓解心中的压抑。要学会留点空闲时间进行积极的放松和调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确实难度大,而且很难一蹴而就。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效班级活动,实施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是一种灵活机动而又行之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佳方法。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开拓视野,广交朋友,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让每个学生体验愉悦,增强信心,增强心理健康,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注:本文系广安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中小学班团队活动与心里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2021】75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贾涛.浅谈素质教育形势下的班级管理[EB/OL].http://www.bzr.com.cn  detail.asp n_id=10490,
  [2]常小兵.浅谈班主任的工作艺术[EB/  OL].http://www.bzrzy.cn/.
  [3]陆风兰,如何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班集体[J].广西教育2012(1)[4]武漫丽.创建团结协作的班集体[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0-53.
  [4]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发布时间】2022/8/16 15:52:44
  • 【点击频次】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