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教育惩戒也要讲究艺术

 

【作者】 潘 丽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2年4月的一个上午,我同往常一样去各班“巡学”,看看有没有“违纪”的学生。刚走到3班教室后门,就听到脚踩瓶子的“啪啪啪”声。正在上课的英语教师鲁老师初步确定是坐在教室左边最后一排靠墙角的郭同学。下课以后,鲁老师把郭同学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他影响了课堂纪律,但郭同学拒不承认,还在办公室顶撞了鲁老师。为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中午询问了该班班长,并走访了郭同学周围的同学,大家都确定是他。于是,我在下午大课间时把郭同学叫到了办公室,严肃地批评了郭同学,并对郭同学展开了思想教育:“毕业班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师生都在争分夺秒,课堂上公然扰乱纪律是不正确的做法。少年时期原本是花一般美好的时期,它的主色调是鲜亮还是灰暗,取决于自己言行是否美好。人不怕犯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就是个好孩子。”
  经过一番摆事实、讲道理及苦口婆心的心理疏导,郭同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他又犯了一次错误,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后,后来又辗转到了我面前。他一看到我的“包公脸”,马上就承认了。我问他:“这次为啥不狡辩了?”他诚实地说:“反正最终您都能查出来是我,就干脆承认了。”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教室、办公室可谓是屡见不鲜。在教室办公室里听到最多的抱怨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又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我对此深有体会。
  有的学生把上学当儿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学生纪律观念不强,课堂上扰乱纪律;课后有些学生不服从学校老师的管教,顶嘴、冲撞,屡教不改;有的学生缺少远大理想,把老师的忠告当耳旁风,用撒谎、作弊来应付老师;有些学生注重打扮,服饰、发型成人化,进网吧聊天、玩游戏,还带手机来学校。面对以上种种不良现象,说服教育实在太苍白,广大教师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大部分教师多么希望能用常识以外的有效教育手段来加强对孩子们的。大家普遍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为违规犯错是常有的事。一般情况下,老师们会尽可能采用说服引导,进行柔性教育。但对于极少数学生多次尝试仍无悔改之意,反而觉得老师不凶,好说话是太有加剧的趋势。这时,就有必要使用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是什么?
  这里的惩戒不是体罚,更不是害学生,而是爱学生。教育惩戒,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把惩戒教育运用到教育中,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尽量减少或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例如某同学迟到后罚跑步或是犯错后补做一件好事。可见,教育惩戒就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教育,而体罚则是伤害。体罚,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残疾留下心理阴影,造成心理扭曲,带来强烈的抵触情绪等等。因此,教育惩罚与体罚、惩戒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育需要惩戒,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与规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所以教育离不开惩罚。
  教育惩戒能对学校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犯错的学生起到规范控制作用,使其吃一堑,长一智,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做到前车之鉴,对学生成长起到帮助作用。
  教育惩戒能使学生增强责任感,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铸就学生完善的人格。教育惩戒也是爱。教育家霍懋征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教育惩戒并不违背爱的教育,它就是以爱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性的批评中健康成长。它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是一种春风拂面似的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的目光中走出误区。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师者严格要求,惩戒的必须惩戒,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徒。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成年之后很感谢当年的严师,有的学生懂事后对自己曾经的少年不懂事,悔恨不已,反倒责怪起家长与老师的不严厉。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讲的也是教育惩戒这种手段。
  既然惩戒是必须的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惩戒的“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经过思考,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惩戒的教育要因人而异。
  批评、惩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的手段之一,学生的成长正像树木的生长,在长大长高的同时枝枝杈杈会旁逸斜出,要想让学生笔直地、顺利地长大成材,教师必须做修剪的工作,掐去坏叶,砍去歪枝!对于被修剪的树木来说,掐也好、砍也好,都是要痛的,它会不舒服,会逆反、会反抗。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园丁”对待每一棵“小树苗”不仅仅要翻土、浇水、施肥,更要修枝打杈。
  班主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对于自尊心极强且敏感的孩子,批评只需点到即可。对于个别行为顽劣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就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班主任要有几招“镇妖法宝”,面对狂妄自私的孩子,一味地苦口婆心就是软弱,就是没有原则,就是姑息迁就!
  2.惩戒学生之后要做好善后工作
  批评和惩戒是一剂猛药,是药就会有副作用,所以批评过后必须有善后,避免留下后遗症,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疏远,甚至产生心理障碍。老师教育、惩罚学生不是和学生本人过不去,而是和学生身上的缺点错误过不去,老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贴标签。只要怀着治病救人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最终就能“收服”学生并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家校联合是惩戒学生的有效策略
  2021年下学半学期,我接任八(10)的班主任,当时的班级总成绩排年级最后,学生习惯差,学生风气遭整个班级一团散沙。原来的班主任是个老好人,与学生说服讲理,从无惩戒,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开学第一天,我向全班公布班规,同时征求意见,声明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班规会逐步改进修正。我引用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父亲的两句话:“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引导学生明白处世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如果犯错,就要勇敢地承担责任。经常宣传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关纪律观念,明白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障。班规中有讲粗话、脏话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分钟一次,上学迟到者多跑两圈操,上课睡觉或讲废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者为班级义务劳动20分钟,把手机带到学校一律没收,有家长来校才能退还。班规中,还明确表明,每一次学生的违规行为及其及由此使用的教育惩戒,都会向家长说明解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强化养成教育,我班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好转,不光学生平时纪律大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日渐上升。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教育惩戒在实际教育中是可行的,是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要求。它让学生在挫折中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重新站起来。
  教师惩戒学生应提前和家长沟通,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家校联合,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每一个问题家庭中必然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教师要先和家长交流自己的管理理念,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心服口服、没有怨言,使家长明白所有的惩戒都是对事不对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家校冲突,并能较好地维护班主任权威。
  4. 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惩戒学生的前提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地、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使我们一切工作受损失。”教师面对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可以是正面的引导,也可以是反面有力的鞭策。
  惩戒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获得进步。惩戒本身不是目的,惩戒的前提是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不伤害学生身体,不侮辱学生人格。
  5.公平公开地对学生进行惩戒,促学生健康成长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班主任只有刚正平等、以理服人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达到育人的目的。做好班务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灵活运用好“包公脸”,无疑是巧妙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和千头万绪的教育情境最合适的方法之一。
  公平就是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受到同等程度的惩戒,所以,具体怎么惩戒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平才是第一位的。惩戒学生要公开透明,在班集体建立初期,应该由学生集体讨论制订班级惩戒规则,再经过班主任修改,最终形成人人知晓的惩戒方案,张贴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并通过班会等形式解读。家长也需要了解规则,班主任应将规则文本送达家长并收取回执。这样,宣传教育在先,教师、家长、学生达成共识,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就能做到“有法可依”。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遵守行为规范,使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尊长。面对学生的不良言行,学校和家庭要通过合理的惩戒让孩子怀有敬畏之心,将来才不会无视家规国法、公序良俗。
  虽然教育惩戒的教育过程确实有效,但我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禁止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一规定在实践中被人们误解为不能惩戒,于是家长和调皮孩子对于教师的教育惩戒极其敏感,甚至一律视为体罚,常让老师感到手足无措。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心中也没底,生怕一不小心惩戒就成了体罚。因此,呼吁教育惩戒极需被国家法律所规范,教育惩戒的合法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冲突,更为教师是对什么样的行为是违纪,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惩戒手段,怎能怎样避免惩戒不再提供的参考。
  相信,只要合理地运用好教育惩戒,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努力,还是能够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撑起一方晴空的。
  参考文献:
  [1]《论教育惩戒》刊发于《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作者:侯关杰
  [2]《惩戒是必须的教育手段》刊发于《新时代教育文摘》 作者:未知
  • 【发布时间】2022/8/16 15:52:58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