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素质教育

 

【作者】 陈佳佳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创设情境;注重兴趣;主动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教师四十分钟的教学必须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生理学的角度而言,四十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长久集中,只有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象魔术大师般的变幻手法,始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学生才能保持一个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光为兴趣而创设情景,问题情景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逻辑关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景——《老人与猴子》。老人早餐时分给猴子一个饼的一半,猴子嫌少;午餐时老人分给猴子一个饼的四分之二,猴子高兴了,还想多要;晚餐时老人又分给猴子一个饼的八分之四,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学生听故事兴趣盎然,纷纷对猴子发表评论,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评论的结论进行一步步验证,从而达到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这时每位同学都想赶快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无形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到新课上,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
  因此,只有兴趣,才能使学生大脑皮层轮换兴奋,学生大脑的无意识领域的潜能才能充分调动,我们平时所讲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得到解决。
  三、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会,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更不是学生原有知识的重复过程,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教材中的许多例题、插图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信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例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教材中给出“小猴吃桃”图。这样一幅简单的连环画,却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理解。有学生认为“有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盘中有两个桃,第二只小猴盘中有一个桃,第三只小猴盘中没有桃,可以用0来表示”;有学生认为“有一只小猴,本来盘中有两个桃,吃了一个,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盘中就没有桃了,所以用0来表示”;还有的学生认为“猴妈妈给三只小猴每人三个桃,第一只小猴吃了1个,还剩2个;第二只小猴吃了2个,还剩1个;第三只小猴都吃了,盘中没有桃了,就用0表示”;等等。这样学生在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0的含义,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
  此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愿意上数学课。

  • 【发布时间】2022/8/16 16:04:11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