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高段数学运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高春勇

【机构】 四川省天全县乐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做好学生认知、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算作为数学学科重要内容,高段运算一般具有更大的难度。当务之急要求教师进一步整理高段运算教学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案。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段运算;问题及对策

  小学高段数学运算教学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运算能力薄弱问题。而运算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性能力,当务之急要求教师正确分析学生运算学习中的问题成因。如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不完善、时间规划与控制缺少概念等。在问题分析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小学高段数学运算教学问题
  第一,忽视学生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中最主要的动力,如果学生不具备学习动力,自然难以长久坚持,尤其在数学学习中,学科难度更大、内容更复杂,又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很容易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出现消极、抗拒等心理。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第二,未对学生正确方法与习惯进行引导。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能力,也是组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性部分。但目前来看,教师往往缺乏学生运算中习惯和方法的引导,更多是采取课堂灌输式、课后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学生忙于处理大量重复性内容,仅是出于思维惯性来进行解答,不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即便已经做了大量练习,但是在考试时仍然会出现马虎,仍然会漏掉题干中的重要条件等问题。
  二、小学高段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一)培养时间观念,合理控制时间
  在高段运算学习中,学生具备好的时间观念时十分重要的。时间观念培养能够在学生解决运算问题时,清楚自己该如何分配时间,避免在一个问题上投入过多时间影响后续问题的解答,使原本会的问题在紧张的氛围下出现马虎行为。同时,好的时间规划,也能够给学生留出更多检查的空间,可在检查中进行验算,防止因为失误导致的错误,这一点在今后重要考试时至关重要。对此,高段运算教学中,教师需重点做好学生时间观念培养。
  具体执行中,应以一节课为基础性单位,在基础性单位内规划时间训练环节。其中,以“小数乘法”为例,除基本课堂教学外,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给学生布置计算任务,并对学生完成任务所耗费的时间进行记录。比如本次学生完成任务用时为3分钟,则要在下次进行相同任务时减少时间,可设置为2分钟30秒。缩短时间限制可提高学生任务执行中的专注度,学生自己也可以判断哪些时间是不需要浪费的,从而提高后续效率中的时间利用率。
  其次,教师也可以选择参照教学模式,课堂训练中不设置具体时间,而是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开始任务,然后以教师完成任务的耗时为标准,当教师停笔后,学生也要立刻停笔。如此一来,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完成进度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算能力。
  最后,教师可设置课后作业,将时间观念引导同步渗透到学生作业学习中,针对作业量、难度设置标准时间,尽可能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使学生时间观念可在逐步引导中养成和扎实。
  (二)快速而高效地形成做题思路
  目前,部分学生面对高段运算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解题效率和准确率都不理想。对此,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在运算实践时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答题思维进行整理。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采取例题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路进行训练。其中,设置面积问题,假设存在一个柜子,柜子长、宽、高数值分别为1.5m、0.9m和0.6m。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想要用一个纸箱子装下这个柜子,那么纸箱子面积至少不能够低于多少。
  借助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思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找到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该问题的已知条件是柜子的长、宽、高数值。之后,让学生找出题干中的隐藏条件。问题中并没有要求计算柜子面积,但却要求计算纸箱子面积,并给出了纸箱子与柜子的关系,即纸箱子一定大于柜子,所以学生便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将纸箱子面积问题转化为柜子的面积问题。
  之后,根据课堂问题设置,提取共性部分,设置符合共性特点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自发自主学习,对掌握方法、思维进行验证和巩固。
  (三)时常总结运算的技巧和习惯
  小学数学高段运算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总结运算的技巧和习惯。以“简易方程”教学为例,计算问题前,一般会要求学生先设置未知数“X”。届时,教师就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巧。
  例如,在解决未知数问题时,一般存在变量和固定量的关系,那么为了简化问题解答,便可以选择较小且更容易进行表示的变量来设置为“X”。之后,对方程两侧进行检查,重点观察方程两侧是否处于平衡关系。以“12+28++12+36=?”为例。学生可使用加法交换律原理将等式进行转化,成为(12+12)+(28+36)=24+64=88。
  最后,做好日常观察,将学生思维设置为课堂主要考核点,善于利用课堂互动进行启发,并尽可能设计更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和逻辑性特点。数学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重点做好运算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文章从时间观念、做题思路、技巧与习惯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逸枫.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1):1.
  [2]王红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8,000(009):259.
  [3]周平. 浅谈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2016(10):00028-00028.
  • 【发布时间】2022/9/13 11:50:36
  • 【点击频次】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