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杆+导轨”问题的分析
——以2022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0题为例
【摘 要】 以“杆+导轨”问题为单元,结合近几年全国卷高考的相关考查情况,依据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并通过构建模型、典例剖析、问题拓展等方式分析,归纳此类问题的典型题型和解决方法,给出一些备考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电磁感应;“杆+导轨”模型;高考复习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以“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通过“杆+导轨”问题基于变式角度分析“学习探索问题情境试题”,进一步启发高考复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为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课程学习中要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或整合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本文以“杆+导轨”问题为知识载体进行复习教学,分别从考查统计、试题分析、疑点难点、重点突破等角度,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对此类问题进行全面解读、深度剖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科学备考的目的。
对近四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的相关考查统计如图表1所示,可以看出高考关于本单元的考查一般以电磁感应中“杆+导轨”为情境的综合问题出现,主要以选择题与综合题出现,并且逐渐以“单杆”问题向“双杆”问题的转化,对考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表1
由表可知,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的试题综合性较强,情境多元化,又常常结合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考查,文字内容、图像信息等较为复杂,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能从丰富的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素并构建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全国卷的试题主要以“单杆+导轨”、“双杆+导轨”模型为主,例如2022年甲卷20题是“单杆+导轨”模型再加上一个电容器,从而将问题变得复杂化,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现象分析出其本质的变化。
一、模型构建,提升能力
“杆+导轨”问题是电磁感应中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常常将杆的受力与运动、动量和能量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是对电磁学与力学知识的综合与深化。而通过构建“杆+导轨”问题的分析思路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甚至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
在建立分析电磁感应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应引导学生先将综合问题按研究的过程进行分类。
1. 电磁感应与电路知识的综合
解题关键:准确画出等效电路图,明确电路的结构,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串、并联知识计算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分配等。
2. 电磁感应与力学知识综合
下面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拓展,进一步构建“杆+导轨”模型,应用对应的思路方法解决问题。
例1 如图,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的导体棒,受一冲量作用后以初速度沿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运动。导轨宽为L,定值电阻为R,其余的电阻不计,求:
(1)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2)导体棒滑行的距离;
(3)电阻中产生的焦耳热。
核心素养考查 运用等效替代思想建立模型,形成“源”,画出等效电路图建构模型并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分析。
解析 (1)导体棒以初速度v0向右开始运动即充当电源部分,运动后受到安培力从而减速,由F安=■可知,随着逐渐减小,安培力随之减小,加速度也相应减小,故导体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最终棒静止。
(2)由于导体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因此设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滑行过的距离为x,运动时间为t,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3)对棒与导轨组成的系统,由能量能量守恒得
基于“杆+导轨”模型还有如表2所示常见的几种模型。
表2
二、推理论证,锻炼思维
通过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达成,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探索发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助力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推理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杆+导轨”模型中,通过计算杆在导轨中的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并结合图像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例2 如图,两条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导轨电阻忽略不计。虚线ab、cd均与导轨垂直,在ab与cd之间的区域存在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将两根相同的导体棒PQ、MN先后自导轨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两者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PQ棒进入磁场时加速度恰好为零,PQ进入磁场开始计时,到MN离开磁场区域为止,流过PQ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核心素养考查 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流大小,根据右手定则分析电流方向,并且考虑到棒PQ与MN棒不是同时静止释放,将电流、电动势、安培力、加速度等多个分析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又通过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来增加试题的难度。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设PQ进入磁场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宽度为L,两根导体棒的总电阻为R;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PQ进入磁场时电流,保持不变,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Q→P;①若PQ离开磁场时MN还没有进入磁场,此时电流为零;当MN进入磁场时也是匀速运动,通过PQ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方向相反;②若PQ没有离开磁场时MN已经进入磁场,此时电流为零,当PQ离开磁场时MN的速度大于v,且在磁场中以加速度加速下滑,安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电流逐渐减小,通过PQ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故选AD。
例3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光滑长直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绝缘桌面上,在导轨的左端接入电容为C的电容器和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阻值也为R的导体棒MN静止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电阻忽略不计,整个系统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开始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Q,合上开关S后,( )
A.通过导体棒MN电流的最大值为■
B.导体棒MN向右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C.导体棒MN速度最大时所受的安培力也最大
D.电阻上R产生的焦耳热大于导体棒MN上产生的焦耳热
核心素养考查 运用“运动观”、“相互作用观”及“能量观”分析导体棒在导轨上的运动,采用等效替代思想将导轨问题转化为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
解析 合上开关S后,电容器C放电,电流将流向电阻R和导体棒MN,由于MN的电阻与定值电阻的阻值均为R,此刻流过MN和电阻R的电流是相等的。而当MN中有电流以后,根据左手定则可知MN必然受到水平向右的安培力作用,因此MN向右做加速运动,从而MN自身充当电源又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E=Blv,M为正极,N为负极,这个电动势也称之为反电动势,阻碍电流通过MN,此时IR>IMN,因此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一定大于导体棒MN上产生的焦耳热。通过导体棒MN电流,随着v↑,IMN↓,则v=0时,IMN最大=■=■。显然,导体棒先向右加速运动,采用假设法,若去掉定值电阻R,当UC=UMN时,回路中电流为零,导体棒做匀速运动,但有定值电阻的存在,只要MN两端电压不是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考虑,定值电阻R就会消耗电能,MN的能量就会减少,MN的动能就会减少,最终导体棒MN静止。导体棒MN速度最大时,IMN最小,即F安=BIMNl最小。
三、明确方向,高效备考
通过全国卷电磁感应中的“杆+导轨”模型的考查,结合新高考服务选才的要求,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我们对高考物理复习课就电磁感应中“杆+导轨”问题的教学,提出以下的教学策略。
1. 扎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2. 厘清脉络,精研例题
3. 以例题为主线,进行多元化变式训练
4. 提高审题能力,精准提取题干信息
5. 引入真实情境,提高模型建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2-23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发布时间】2022/10/3 11:07:36
- 【点击频次】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