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新思考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交流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新课改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技巧,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差异,让学生自身去感知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教育实践来说,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及其导入认识不全面,文化导入效果较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初中英语文化导入现状,探究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导入;初中教学;英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日常使用中的频率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出现在警示牌中,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也大多有英语的高频使用,但是英语的学习除了学习语言技巧以外,学习英语文化也是必须的,学生在翻译单词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单词本身的意思,还要考虑中外文化现状和习俗差异,才能对单词准确的翻译,尤其是对中国的谚语的翻译,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著名社会语言学家Spair曾经说过,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同样的道理中国学者王海英也曾经这样描述过。语言交流的背后是文化的交流,中国英语教学应该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运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才是英语教学中的应有之义。
目前国内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方针将文化建设推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更快捷、科学的掌握语言学习技巧。
虽然初中阶段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现实教育实践中往往不尽人意,教师没有教育国内外文化的专业素养,学生没有文化学习的动机,教材时效性较差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初中英语课堂仍然以语言学习为主,对文化导入认识程度不足。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师交流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很少的体现英语文化,在课堂授课中也不进行英语背景文化方面的讲课,而是大量时间用于学习音标、语法和词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的教师虽然会讲授一点外国文化知识,但是了解甚少,教师教学文化导入方法也过于单一,主要是以直接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材的时效性较差,教材不能很好的反应文化差异,教材文化缺乏新意,没有文化内涵,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教材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文化素材,但是课堂上的文化素材基本来源于课本,这就导致教材内容无法满足课堂的文化需求。
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化导入教学的重视不足、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教育课时不足、学生负担过重、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效果。如何去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结合问题成因,可以分为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议、对考试评价的建议和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建议。首先,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自身英语文化的素养,通过课外手段去学习外国文化,比如大学慕课、向别的教师请教等,提高文化教学知识存量和教学技能,另外教师还需要提高挖掘教材知识的能力,提高文化敏锐性,借鉴教材案例,走出教材知识,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国内外文化差异讲述给学生们。其次,对于学生应该拥有学习国内外文化的动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英语文化,在课后积累文化素材,比如学生可以阅读英文书籍或者多观看英文电影等,将英语文化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调味品,提高文化综合能力。再次,在考试评价方面,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在最终教育评价中加入国内外文化差异的考试内容,让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语法和词汇量,也应该有文化的重点,比如提高文化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将教师备课中的英语背景文化作为考核内容等。最后,在学校课程开设方面,学校可以开设英语文化课程,组织一批年轻教师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初中生是一个学习能力强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前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授课过程中要科学的、全面的分析课堂氛围,准确把握讲解的时间,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英语语言的动力。
语言文化实际就是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不能离开语言去谈文化,也不能离开文化去谈语言,尤其是对于英语科目而言,很多的学生接触不了外国文化,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了解国内外的文化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文化导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对英语学习的相关艺术、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进行传授,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之前要整合教材教学内容,提前了解教材文化。
- 【发布时间】2022/10/3 11:35:19
- 【点击频次】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