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 与中学生“西畴精神”培养高效融合的对策探究

 

【作者】 赵正林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教育体育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求真、求善、求美,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是确立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中学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捷径。在教学过程中将“西畴精神”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整合,是提高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法宝。
  【关键词】 初中政治;西畴精神;融合渗透;树魂立德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把我们西畴人民团结一心、勇于担当作为的一系列故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机整合。学习西畴人民善于吃苦耐劳,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改变家乡面貌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做一个理想远大,思想前卫,立足西畴,放眼未来,勇于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西畴精神”是由于西畴人民生存在穷山恶水之中,曾被外国专家断言:“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重度石漠化土地上,经过文山州西畴县人民巧用智慧,因地制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一代代西畴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练就起来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
  西畴人民勤劳朴实,可谓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西畴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实干是“西畴精神”的核心。西畴人民将“苦熬”转变为“苦干”,以“实”字当头、以“干”字为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事。“西畴精神”是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用奋斗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奋斗,是西畴人民脱贫攻坚精神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西畴人民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极其艰难的生存环境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是“西畴精神”最鲜明的时代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西畴人民没有逃避,而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毅力勇闯深水、敢涉险滩,主动担起了为子孙谋福利,用实际行动奏响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最强音,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西畴人民攻坚克难,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书写了一份份令人叫绝的答卷。如“西畴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获得国家、省级表彰;西畴县获得文山州首个脱贫攻坚县;西畴县获得云南省首批卫生先进城市;西畴县是文山州硬化公路最多的县;西畴县关工委连续获得国家级两次表彰;西畴县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西畴人民自强不息,时刻奋发向上,积极拼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永远不负韶华。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西畴人民深深懂得:人生像是一个苦瓜,即使在水中浸泡,在圣殿中供奉,放入口中,苦味依然不减;人生又像一杯白开水,放入蜂蜜就是甜的,放入盐就是咸的。其实,人生的苦与甜,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处理,如何看待。心是苦的,吃糖都苦;心是甜的,吃苦也甜。人生苦短,对酒当歌,风景这边独好。
  西畴人民如辛勤的蜜蜂,忙于采集百花的蜂蜜,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西畴人民是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沿途美丽的风景;西畴人民是乘风破浪的弄潮儿,目标始终如一,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一如既往地向幸福的远方努力奋斗,书写人生真正的理想华章!
  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生就是奋斗,我们既要有开拓垦荒的勇气,又要有甘心搭桥的精神。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为人师表,需要言行一致,需要以身作则。甘为人师,就得表里如一,一丝不苟,心有榜样,行有标杆,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敢于担当,为了学生而忘我工作的人,一个合格标准的人民教师。
  只有我们懂得付出感恩,懂得快乐幸福,才能引领学生懂得回报,学会快乐。在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重引领学生珍惜友谊,因为多一个朋友,就是多一双手,朋友多了路好走;懂得感恩,才能圆梦,因为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有着老师、家长、亲人等的艰辛付出,学生才会踏上成功的大门;懂得师生之间要团结协作,才能攻坚克难,达到理想的彼岸;懂得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才能学有所获,夯实人生成长的奠基石。
  有付出就有收获。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没有付出,岂有收获。教师桃李满天下,是因为教师认真备课,善于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新颖别致,善于因材施教,注重对症下药,所以才能德高望重,受到一届届学生的尊重;学生只有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善于自主学习,敢于合作探究,才能取得理想的佳绩;富翁因为注重积累财富,注重勤俭节约,才得以功成名就!教师如果不做蜂王,不精心设计蜂巢,辛勤劳作,岂能采得百花成蜜?让学生感到芳香四溢!
  我们歌颂整天奔波劳碌的辛勤蜜蜂,是因为它的不辞辛劳,既满足了它的生活条件,又为世人带来了甜蜜。所以,我们要像蜜蜂那样生活,迎着朝霞出,披着余晖归,爱岗敬业,博采百花之“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
  人生就是奋斗。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就是立德铸魂,就是教好书,育好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生活即教育。“西畴精神”是我们引领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富矿,有许多值得我们进行生动教育的教材资源,我们政治教师要时刻注重渗透整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做最好的自己”时,就将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龙泉村委会岩头村组长李华明带领乡亲们集资出劳力修路,历经12年,终于修通岩头村最后一公里的进村公路事迹,与同学们分享,让学生知道幸福来自于劳动,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岩头村群策群力的奉献,换来了今天家家盖起了平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幸福美满的生活来自于全村的坚持不懈,同心协力,奋发图强,敢作敢为。
  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梅花香自苦寒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人民铸就的“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在自己的本土上创造出来的实干、苦干、硬干、加油干、创新干的精神实质。在这片精神高地上,西畴人民用行动展现了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豪壮志气;在这片精神高地上,西畴人民用行动展现了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过硬特质;在这片精神高地上,西畴人民用行动展现了敢闯敢试、创新进取的时代追求;在这片精神高地上,西畴人民用行动展现了与党同心、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这一殊荣历久弥新,来之不易,我们在长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有机渗透,有效帮助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西畴精神”的四个关键词,首先是实干;其次是奋斗;第三是担当;第四是创新。“西畴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拼搏,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的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西畴人民在石山中向坚硬的岩石要公路、要良田、要家园。
  “西畴精神”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坚忍不拔;在于坚持不懈;在于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于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在于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在于勤劳肯干的实践品质;在于以人为本的人民情怀。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人生是战场,需要冲次,需要拼搏,需要自我完善,才能更上一层楼。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心有多大,农村学生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们教师的美,就美在责任上。
  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渗透“西畴精神”内涵,才能构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善于开拓课程资源,立足教材学生实际;注重抽丝剥茧,做好合二为一;讲究旁推侧引,力求发挥促进作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有所裨益。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巧妙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与“西畴精神”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有较多的知行合一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引入“西畴精神”内核。如我组织学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活出生命的精彩”时,我播放课件“西畴精神”的典型人物谢成芬同志在身患癌症的不幸中,仍然执着地带领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村民苦干实干,用20年的青春实现蚌谷乡海子坝村山美、水清、路通、产业兴。谢成芬就是大家熟悉的“拼命三娘”。她身患绝症,还积极带领群众搞电改、种核桃、修公路……她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文山州十大道德模范,文山州十大杰出青年,文山州劳动模范,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是文山州屈指可数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代表委员。学习楷模,激励奋进。
  总之,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只有把我们的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学生之情,放飞学生视野,充分借助“西畴精神”之力,才能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产生生机与活力,提升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品味,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光明网,“西畴精神”是大山精神的具体化;
  [2]武光信,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活力[J],考试周刊(2020)。
  • 【发布时间】2022/11/15 14:19:04
  • 【点击频次】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