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是语文课堂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本文从着重阐述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教师应树立阅读教学新理念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应用文学知识、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教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有意识的“读”“思”“议”“练”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还可以通过阅读跟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反复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自己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需要注重对其思想、灵魂上的塑造。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教师应树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应该树立的阅读教学新理念。所以,阅读教学不应再是老师的理解与认识的传达,更不应只是教学参考书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重视阅读主体的体验和感悟。“书籍对于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阅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从这一意义出发,阅读教学必须注重阅读主体,即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首先应让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 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二)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入手:
1.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3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
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并用自己广博的学识,能言善辩的口才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旁征博引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检查督促学生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时时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四)注重训练有声诵读
有声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通过诵读,调动多个感官参与,感悟文章真谛,揣摩作者情感,感受文章错落有致的美感,加深自身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有声诵读,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诵读提出严格要求,包括语音、语调、语气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充分体味文章情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如《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阅读,使学生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学生通过多次诵读,感受一往无前的革命情怀及大无畏的精神。而在诵读情感含蓄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评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多个角度,逐字逐句地感受作者的心意,对此类文章诵读的关键在于“细”和“精”二字,我们让学生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从精华语段中学习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的手法,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揣摩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弦外之音。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
参考文献:
[1]张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 大学,2008.
【关键词】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应用文学知识、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的一种教学。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有意识的“读”“思”“议”“练”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离开了阅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还可以通过阅读跟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阅读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
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长期反复阅读积累,通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材料逐渐养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自己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需要注重对其思想、灵魂上的塑造。这就要求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读物来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教师应树立阅读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应该树立的阅读教学新理念。所以,阅读教学不应再是老师的理解与认识的传达,更不应只是教学参考书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重视阅读主体的体验和感悟。“书籍对于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阅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从这一意义出发,阅读教学必须注重阅读主体,即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
阅读的方法很多,技巧也不少,首先应让学生掌握“速读”与“精读”这两种方法,并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篇课文开始应通读浏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思想感情,然后开始“精读”,精读的时候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词语、生字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方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 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完之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速读”和“精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阅读方法,前者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二)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大量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入手:
1.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应注意因人而异,喜爱文学的可多推荐一些中外名著;好奇心强对理科知识兴趣浓厚的可多推荐科普读物;对政治、历史感兴趣的则建议他们多读一些名人传记……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3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
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并用自己广博的学识,能言善辩的口才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旁征博引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检查督促学生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时时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四)注重训练有声诵读
有声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通过诵读,调动多个感官参与,感悟文章真谛,揣摩作者情感,感受文章错落有致的美感,加深自身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有声诵读,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诵读提出严格要求,包括语音、语调、语气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充分体味文章情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如《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阅读,使学生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学生通过多次诵读,感受一往无前的革命情怀及大无畏的精神。而在诵读情感含蓄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评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多个角度,逐字逐句地感受作者的心意,对此类文章诵读的关键在于“细”和“精”二字,我们让学生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从精华语段中学习作者精妙的遣词造句的手法,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揣摩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弦外之音。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
参考文献:
[1]张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 大学,2008.
- 【发布时间】2022/11/15 14:19:18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