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师评价机制构建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对教师专业性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判、分析,并做出反馈,能够有效激励教师发展,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提升。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评价标准固化、悬空主体、客体位移以及组织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一定阻碍。要想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自主提高能力,加强专业发展意识。同时重视教师发展权,通过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交流,从而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评价机制也要不断发展完善。要想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机制的作用,需要重视教师赋权增能,有效促进小学教师成长。本文根据目前情况提出构建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的策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是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主要由评价主体、客体、评价组织及标准等要素组成。能够反映评价系统变化规律、决定评价行为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教师评价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一)悬空评价主体,阻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本人、学生、同行教师、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组成。根据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来看,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占据主要话语权。由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抽象性,致使教师评价缺少公平性。对教师的评价常常受个人情绪所影响,长此以往,教师在工作中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致使工作缺少热情。
(二)转移评价客体,忽视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客体。专业发展评价的存在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评价客体发生了转移,将学生升学率及分数作为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准的评价指标。这样现象的存在,忽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例如,当前一些小学,依然将学生成绩作为
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旦班级整体的成绩下降,教师就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长双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教师评价降低。为了提高评价,教师就采用加重学生负担的方式提高数字指标。教师专业发展出现追求利益现象,教师只有发展,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收获外在奖励,这导致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外部,不是教师主观意识,违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评价标准单一,限制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呈现单一性,依照目前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评价。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不能够按照固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评价。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多样性。“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在一定上阻碍教师创新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路径
(一)促进教师自觉发展,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要想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存在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力量,要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而不是作为教师发展的考核压力。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和相应的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小学教师的评价结果与物质相隔离。教师的本质工作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学生们指引未来的方向。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教师讲座,让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交流。同时可以设立各种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鼓励教师去创新教学方式并付诸实践,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这种方式能够解放教师的思想,为小学教育创造出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二)增加教师自主权,重视发展方向
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拿着相同的教案和课件以相同的方式教育着学生,教师的自主权被不断的淡化。然而,如今的人们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教育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小学的教师具有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该把握一下的几个重要原则: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科学。既要体现出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又要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学校教育的主旨是教书育人,对于教师的工作评价不能生搬硬套,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例如,同样在学校参与学习的两名学生,一名在期末考试当中取得了好成绩,另一名协助教师工作,为班级同学服务,参与班级生活事物,我们不能就说成绩好的同学才优秀。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与优势,这点完全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依据专业水平和素养,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是需要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教师的专业评价应该是对教师能力和成长过程的评价,主要应该考虑这三方面的内容,行为规范、处事方式、日常评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过失仪的行为,日常处理事情是否有所偏颇,班级里的学生和其他教师的评价。这三点应该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因素,然后才是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综合因素评定优秀教师,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增设一些合乎实际的评价方式来完善评价标准,例如:根据班主任述职演讲来评定教师们的成果;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来评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而不是只靠“智”单方面来评价;根据教师在家校联系中所做的工作成效,由家长测评来评价教师等等。
总结
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还在不断的优化、完善,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该作为评价机制当中的一员。教师之间的关系既存在着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为此,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建立,同时避免不良竞争的出现,完善教师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婧.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23):64-65.
[2] 黎华平. 构建中小学新教师梯级发展评价机制与办法的策略研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1(5):1.
【关键词】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评价机制也要不断发展完善。要想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机制的作用,需要重视教师赋权增能,有效促进小学教师成长。本文根据目前情况提出构建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的策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是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主要由评价主体、客体、评价组织及标准等要素组成。能够反映评价系统变化规律、决定评价行为有效性。通过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教师评价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一)悬空评价主体,阻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主体主要由教师本人、学生、同行教师、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组成。根据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来看,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占据主要话语权。由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抽象性,致使教师评价缺少公平性。对教师的评价常常受个人情绪所影响,长此以往,教师在工作中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致使工作缺少热情。
(二)转移评价客体,忽视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客体。专业发展评价的存在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评价客体发生了转移,将学生升学率及分数作为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准的评价指标。这样现象的存在,忽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例如,当前一些小学,依然将学生成绩作为
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一旦班级整体的成绩下降,教师就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长双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教师评价降低。为了提高评价,教师就采用加重学生负担的方式提高数字指标。教师专业发展出现追求利益现象,教师只有发展,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收获外在奖励,这导致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外部,不是教师主观意识,违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评价标准单一,限制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呈现单一性,依照目前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评价。然而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不能够按照固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评价。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多样性。“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在一定上阻碍教师创新发展。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路径
(一)促进教师自觉发展,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要想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存在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力量,要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而不是作为教师发展的考核压力。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和相应的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小学教师的评价结果与物质相隔离。教师的本质工作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学生们指引未来的方向。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教师讲座,让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交流。同时可以设立各种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鼓励教师去创新教学方式并付诸实践,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这种方式能够解放教师的思想,为小学教育创造出更有效率的教育方法。
(二)增加教师自主权,重视发展方向
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拿着相同的教案和课件以相同的方式教育着学生,教师的自主权被不断的淡化。然而,如今的人们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教育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小学的教师具有更多的教育自主权。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该把握一下的几个重要原则: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科学。既要体现出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又要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学校教育的主旨是教书育人,对于教师的工作评价不能生搬硬套,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例如,同样在学校参与学习的两名学生,一名在期末考试当中取得了好成绩,另一名协助教师工作,为班级同学服务,参与班级生活事物,我们不能就说成绩好的同学才优秀。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与优势,这点完全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依据专业水平和素养,完善评价标准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是需要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教师的专业评价应该是对教师能力和成长过程的评价,主要应该考虑这三方面的内容,行为规范、处事方式、日常评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过失仪的行为,日常处理事情是否有所偏颇,班级里的学生和其他教师的评价。这三点应该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因素,然后才是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综合因素评定优秀教师,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增设一些合乎实际的评价方式来完善评价标准,例如:根据班主任述职演讲来评定教师们的成果;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来评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而不是只靠“智”单方面来评价;根据教师在家校联系中所做的工作成效,由家长测评来评价教师等等。
总结
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还在不断的优化、完善,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该作为评价机制当中的一员。教师之间的关系既存在着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为此,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而建立,同时避免不良竞争的出现,完善教师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婧.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培养[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23):64-65.
[2] 黎华平. 构建中小学新教师梯级发展评价机制与办法的策略研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1(5):1.
- 【发布时间】2022/11/15 14:27:35
- 【点击频次】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