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中年级“沉浸式”习作(练笔)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1.周静静 2.刘丰成

【机构】 1.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 2.山东省安丘市经济开发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小学中年级应用“沉浸式”习作(练笔)教学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运用语言,内化自信的能力。学生在创设或整合的真实情境中发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乐趣,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 沉浸式;习作练笔;教学策略

  沉浸式体验在心理学上叫心流,即精神高度集中投入活动时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在小学中年级引入“沉浸式”习作练笔教学,本质上更侧重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情境化、综合化的真实学习体验。即营造或整合主题活动的沉浸氛围,师生共同沉浸在任务性的学习环境中,在投入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内化学习语言习得的能力,从而将这种良性体验外延至所有的学习生活中,在不断地“沉浸式”习作(练笔)中发展深度思维,积累运用语言,具备伴随成长的学习力和发展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就明确表明“沉浸式”习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在经典文本中“沉浸”,触摸语言文字之美
  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经典的祖国语言文字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创设环境,让学生浸润在生动精彩优美的语言氛围与正规高雅经典的艺术氛围中,让心灵沐浴在阳光之中,提高欣赏品位和艺术修养。如四上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了四篇美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繁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写出了自然之美。本单元的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为写好作文奠基,课堂上,设置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景:或者为课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和画面; 或者直接插入一段相关视频;或者诵读相关的古诗和小古文,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诵读中,感受到规范文字之美,领悟到景色之美。另外拓展阅读相关课外文章,让学生多方面深入感悟自然之美。这些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
  二、在深度理解中“沉浸”,感受思维想象之奇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的过渡期,也是培养学生指向深度理解的关键阶段。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童话王国”,语文要素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把图画内容写清楚”;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学习目标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仍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由以上教材中的梳理可以看出“感受想象的奇妙,合理进行想象并表达出来”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大概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路径。
  学生实现深度思维需要突破自我中心,灵活切换思考视角的角度。在设计此类习作教学指导中,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借助习作要素扩展思维深度。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课中讲了女娲拣来五种颜色的石头熔炼补天,此处借课文中的一句话可以设计想象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的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写话,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如下设计,根据理解把“寻找石头的过程”写出神话故事的神奇,写准“拣”这个过程的动作,能写出心理活动更好。可以给出学生如下提示:
  1.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开头:“女娲想赤色的石头应该在……。” 
  2.也可以用这样的开头:“五种颜色的石头分别散落在” 
  一个主题两个角度,设计不仅遵循了从认识到实践的规律,而且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有了选择的空间,也就拥有了想象的空间,同时指导学生思维迈向深度。
  三、在自由表达中“沉浸”,享受语言运用之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实践的一切活动中,要努力构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的习作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达成从“理解——积累”到“学习——模仿”,再到“运用——创造”的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连续观察”为主题的第三单元课文时,学生在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法布尔《蟋蟀的住宅》等文章中知道作者连续、认真地观察才写出生动具体的语言;然后阅读课后链接配套的观察日记,自然就会产生学习观察的冲动。借此创设“沉浸”情境,“同学们,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收获,本周要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生豆芽。请你在家长的帮助下或是借助资料动手生豆芽吧,每天都要细心呵护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接下来每天,都给学生观察交流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将豆芽小心翼翼地带到教室,学生在投入的观察交流中交换语言,最后进行单元习作整理一周的观察记录时,会自然将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交融,生动形象地记录豆芽生长的过程。
  四、在主题引领下“沉浸”,体验成果创造之妙
  中年级的小学生是个体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喜欢自主选择参加有兴趣的活动,不再过渡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而发展。借助校内外主题活动,借力“沉浸”中的体验进行习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拥有民族自信。如,校园读书节的“诗词大会”活动,学生在比赛中诵读诗词,内化语言,当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能创作诗词。此时,可以带领学生写比赛活动的过程和感受,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文化自信。再如,国庆节系列庆祝活动中特意设计“我对祖国表白”“国旗下畅想”等诗配画的活动,学生会在“沉浸式”习作中内化情感,热爱祖国。
  “沉浸式”习作(练笔)教学对于小学语习作教学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语言习得理论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设或整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沉浸中认识生活,感知自我,运用语言,内化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到自由习作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昀. 以兴趣驱动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设计及评价机制[J]. 大学教育,2021(04):126-128.
  [2]温芳,朱文静. 文创人才培养中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 高教学刊,2019(13):92-93+96.
  • 【发布时间】2022/12/14 11:57:43
  • 【点击频次】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