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学生名著阅读和运用的兴趣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和运用名著的兴趣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得出:激趣和助读特别重要。在名著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教促学,以学提趣;以题带学,以学助读;以图激趣,以趣促学;以写带学,创新立意”的步骤大胆实践,在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提升方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借此分享给各位同仁以求共勉共进。
【关键词】 激趣;助读;促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教学质量监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也越来越严格和缜密。众所周知,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质量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的确,因为有书,人类进步了。由此可见,多阅读多思考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息息相关,而阅读与写作又是密不可分的。可见,广泛地阅读,从阅读中提取养分,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与素养,让名著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已是当务之急。鉴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激发学生阅读、运用名著的兴趣呢?我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以教促学,以学提趣
兴趣是阅读的导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萌生由被动的“要我读”到主动的“我要读”名著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从而达到阅读名著能力的自我提升。
新课程标准的每册语文书单元教学后面都有“名著导读”。为引入源头带来“活水”,我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内容,结合课上涉及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有意识的渗透名著中的很多精彩片段,借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如讲解《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杨志为什么在失陷生辰纲后就被迫上了梁山?难道仅有一次的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就将永远地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吗?他难道就这么一次失败吗?他之前有没有遇到过其它不同的挫折呢?”学生开始有反应了,我接着讲了课文之前的一个细节——杨志卖刀杀牛二被充军。当我讲到牛二如何的无赖,杨志的家传宝刀如何的锋利无比时,学生兴趣盎然,要求我继续讲,我因势利导布置大家去翻阅《水浒传》细读有关杨志的章节,找找杨志还有什么坎坷的经历,还有什么样的情节最跌宕起伏?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课余时间纷纷找名著去阅读。
二、以题带学,以学助读
我曾经调查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存在的困难,就其原因,学生普遍认为:古代名著的古白话文不容易看懂,篇幅又太长;而外国名著的人名又长又多,描写方面又太多,他们没有耐心看完这些名著,而且对名著中的人物的做法也不太理解等。而近些年的各地中考题,其中必不可少的考察了课外名著的内容。为带动学生学习名著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设置一个栏目——“名著题荟萃”,专门用来积累名著的内容。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我适当地插入一些名著阅读分析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名著。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熟悉名著的人物,我选择了一些不同形式又有趣味的题型。如:出谜语:“爆竹声声除旧岁”,猜《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迎春)……出示常见歇后语:谁打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谁照镜——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出示相关情节与人物对应的判断题:诸葛亮三顾茅庐对不(错,应是刘备)……出由名著改编成电视剧的部分歌词猜测是哪部名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让学生讲出自己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特点及其性格、相关情节……让学生从名著中找成语比赛等。当学生找到答案的时候,也就是对名著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促进他们产生课外充分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以图激趣,以趣促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有效途径之一。单纯的讲文字,纯说教只会显得单调、枯燥和乏味,如果在感官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好了。
在课间,我看见有几个学生在欣赏自己收集的印有《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图像的精美图片,他们以收集图片最全者为傲。我相信,这些同学喜欢的不仅仅是英雄的外形,更喜欢的应该是这些英雄义薄云天的气概。于是,我上课时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大量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的图片,学生反映热烈,抢着回答每个人物的姓名及名著的名字,他们显得非常喜欢名字中的人物。我因势利导,要求有特长的同学描绘名著的人物画像,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简单的课件,配上图片或音乐,图文并茂,制作完成的还要上讲台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挑选学生评委选出优秀的名著课件、出色的讲演者。
学生在描绘、收集图片、制作课件和讲解故事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名著的印象,并且他们在“找、赏、听、说”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乐于学习,渴望收获,不断探究的自觉学习行为。
四、以写带学,创新立意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新课程标准中,极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让学生广泛地充分地读,在读中力求整体感知,在读中切实感悟。鼓励学生写一些想象中的事情,尝试在习作中展开想象,让学生深思善问,大胆探索,增强阅读和表达能力。鉴此,我认为适当地布置一些能简单扼要地评价名著中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等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素养,在写作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承。
让学生写一写对名著中鲜明人物个性和特点的评价。学习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让学生试着评价一下文中虽未谋面的后主刘禅,学生普遍认为刘禅因昏庸无能而不值得诸葛亮对他的愚忠。我因势利导,让大家讲一下“你是如何知道的?”、“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更有力地劝说刘禅要自信自强自立?”如果你是刘禅,你又该如何改进,继而完成千秋大业?”学生蠢蠢欲动,一下笔就一泻千里,虽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有失偏颇,甚至有些狭隘,但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书写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我深感难能可贵,值得欣慰。
总之,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问题多多,困难多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因难而导,因人而导,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和阅读优秀古典名著的兴趣,努力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 激趣;助读;促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教学质量监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也越来越严格和缜密。众所周知,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质量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的确,因为有书,人类进步了。由此可见,多阅读多思考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息息相关,而阅读与写作又是密不可分的。可见,广泛地阅读,从阅读中提取养分,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与素养,让名著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已是当务之急。鉴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激发学生阅读、运用名著的兴趣呢?我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以教促学,以学提趣
兴趣是阅读的导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萌生由被动的“要我读”到主动的“我要读”名著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从而达到阅读名著能力的自我提升。
新课程标准的每册语文书单元教学后面都有“名著导读”。为引入源头带来“活水”,我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内容,结合课上涉及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有意识的渗透名著中的很多精彩片段,借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如讲解《智取生辰纲》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杨志为什么在失陷生辰纲后就被迫上了梁山?难道仅有一次的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就将永远地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吗?他难道就这么一次失败吗?他之前有没有遇到过其它不同的挫折呢?”学生开始有反应了,我接着讲了课文之前的一个细节——杨志卖刀杀牛二被充军。当我讲到牛二如何的无赖,杨志的家传宝刀如何的锋利无比时,学生兴趣盎然,要求我继续讲,我因势利导布置大家去翻阅《水浒传》细读有关杨志的章节,找找杨志还有什么坎坷的经历,还有什么样的情节最跌宕起伏?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课余时间纷纷找名著去阅读。
二、以题带学,以学助读
我曾经调查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存在的困难,就其原因,学生普遍认为:古代名著的古白话文不容易看懂,篇幅又太长;而外国名著的人名又长又多,描写方面又太多,他们没有耐心看完这些名著,而且对名著中的人物的做法也不太理解等。而近些年的各地中考题,其中必不可少的考察了课外名著的内容。为带动学生学习名著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设置一个栏目——“名著题荟萃”,专门用来积累名著的内容。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我适当地插入一些名著阅读分析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名著。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熟悉名著的人物,我选择了一些不同形式又有趣味的题型。如:出谜语:“爆竹声声除旧岁”,猜《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迎春)……出示常见歇后语:谁打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谁照镜——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出示相关情节与人物对应的判断题:诸葛亮三顾茅庐对不(错,应是刘备)……出由名著改编成电视剧的部分歌词猜测是哪部名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让学生讲出自己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特点及其性格、相关情节……让学生从名著中找成语比赛等。当学生找到答案的时候,也就是对名著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促进他们产生课外充分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以图激趣,以趣促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有效途径之一。单纯的讲文字,纯说教只会显得单调、枯燥和乏味,如果在感官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好了。
在课间,我看见有几个学生在欣赏自己收集的印有《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图像的精美图片,他们以收集图片最全者为傲。我相信,这些同学喜欢的不仅仅是英雄的外形,更喜欢的应该是这些英雄义薄云天的气概。于是,我上课时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大量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的图片,学生反映热烈,抢着回答每个人物的姓名及名著的名字,他们显得非常喜欢名字中的人物。我因势利导,要求有特长的同学描绘名著的人物画像,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制简单的课件,配上图片或音乐,图文并茂,制作完成的还要上讲台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挑选学生评委选出优秀的名著课件、出色的讲演者。
学生在描绘、收集图片、制作课件和讲解故事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名著的印象,并且他们在“找、赏、听、说”的过程中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学生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乐于学习,渴望收获,不断探究的自觉学习行为。
四、以写带学,创新立意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新课程标准中,极力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要让学生广泛地充分地读,在读中力求整体感知,在读中切实感悟。鼓励学生写一些想象中的事情,尝试在习作中展开想象,让学生深思善问,大胆探索,增强阅读和表达能力。鉴此,我认为适当地布置一些能简单扼要地评价名著中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等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素养,在写作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承。
让学生写一写对名著中鲜明人物个性和特点的评价。学习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让学生试着评价一下文中虽未谋面的后主刘禅,学生普遍认为刘禅因昏庸无能而不值得诸葛亮对他的愚忠。我因势利导,让大家讲一下“你是如何知道的?”、“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更有力地劝说刘禅要自信自强自立?”如果你是刘禅,你又该如何改进,继而完成千秋大业?”学生蠢蠢欲动,一下笔就一泻千里,虽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有失偏颇,甚至有些狭隘,但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书写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我深感难能可贵,值得欣慰。
总之,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问题多多,困难多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因难而导,因人而导,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和阅读优秀古典名著的兴趣,努力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 【发布时间】2022/12/14 11:58:08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