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地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与学的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地理;课堂提问;对策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不用眼观察事物,不动脑思考问题,不愿动手操作是现在学生的通病。教师提问学生是迫不得已,学生接受提问是被逼无奈。加之课堂提问呆板无趣,技巧性不强,目的不明确,评价不恰当,久而久之,原来想发言的学生,变得不愿发言,甚至有些学生宁可一言不发。学生的思维惰性越来越严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成问题。提问,作为课堂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为什么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如何提问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呢?我觉得需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
一、提问的方法:
1、联系实际提问
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用于课堂导入时,可以不要求学生马上作出非常准确的回答,只是为了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讲“影响我国的季风”前,问学生:“我们这里冬天吹什么风?夏天吹什么风?冬天的风和夏天的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将学生很自然地引入新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得到激发,可以说,这一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2、利用图表提问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和地理统计表提问,可以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识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图表提问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讲七年级地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这一节时,就充分利用了“世界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问题如下:(1)要求学生看图中温度数值的变化,找出两图温度变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要求学生比较南北两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并指图说明原因。(3)比较北半球一、七月等温线走向的变化,说明北半球同纬度上,大陆、海洋的变化规律。学生指图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读等温线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3、发散式提问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方法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提出以下问题:(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会有昼夜之分吗?”(2)“假设地球的自传周期不是24小时,而是半年或一年,昼夜长短会有什么变化?”(3)“假设地球是透明的,还会有昼夜之分吗?”用这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效果好,既能防止思想僵化,又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在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要依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教学中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及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通常在一节课中,要把握好三个阶段的时机,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结束阶段。
1、课前阶段
为导入新课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最好采用富有悬念的“开场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时区”一节内容时,我就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向东航行。轮船行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3年12月31日11点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3年12月30日11点50分。11点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报向产妇在北京工作的丈夫报告,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具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很轻自然地引入到“世界的时区”这一节的学习中。
2、课中阶段
当教师把新课的一个问题讲完后,要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而转入下一个问题。例如,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这一节时,当讲完北方地区的知识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转折到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那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学习中去。
3、结束阶段
当全部内容结束以后,为了巩固本次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做铺垫,也需要提问。
(1)为巩固本课内容的提问要在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例如,讲完“西双版纳”这一节后,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的哪些知识?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总结以下?”。
(2)为下次课做铺垫的提问多用于本课内容与下次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时使用。比如,讲完“西双版纳”第一课时之后,学生也总结了学习的内容,这是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西双版纳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那么,西双版纳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这样提问的话,就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提问的技巧很多,总的来说,应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准确、科学地运用课堂提问技巧,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提问;对策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不用眼观察事物,不动脑思考问题,不愿动手操作是现在学生的通病。教师提问学生是迫不得已,学生接受提问是被逼无奈。加之课堂提问呆板无趣,技巧性不强,目的不明确,评价不恰当,久而久之,原来想发言的学生,变得不愿发言,甚至有些学生宁可一言不发。学生的思维惰性越来越严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已成问题。提问,作为课堂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为什么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如何提问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呢?我觉得需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
一、提问的方法:
1、联系实际提问
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趣味性较强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多用于课堂导入时,可以不要求学生马上作出非常准确的回答,只是为了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讲“影响我国的季风”前,问学生:“我们这里冬天吹什么风?夏天吹什么风?冬天的风和夏天的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将学生很自然地引入新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得到激发,可以说,这一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2、利用图表提问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和地理统计表提问,可以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识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图表提问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讲七年级地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这一节时,就充分利用了“世界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问题如下:(1)要求学生看图中温度数值的变化,找出两图温度变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要求学生比较南北两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并指图说明原因。(3)比较北半球一、七月等温线走向的变化,说明北半球同纬度上,大陆、海洋的变化规律。学生指图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读等温线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3、发散式提问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方法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提出以下问题:(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会有昼夜之分吗?”(2)“假设地球的自传周期不是24小时,而是半年或一年,昼夜长短会有什么变化?”(3)“假设地球是透明的,还会有昼夜之分吗?”用这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效果好,既能防止思想僵化,又可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提问的时机
课堂提问,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在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要依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教学中所要讲述的内容以及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通常在一节课中,要把握好三个阶段的时机,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结束阶段。
1、课前阶段
为导入新课的问题,设置的问题最好采用富有悬念的“开场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时区”一节内容时,我就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向东航行。轮船行至东十二区,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3年12月31日11点30分。越过日界线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3年12月30日11点50分。11点55分,孪生姐妹出生的喜讯,通过电报向产妇在北京工作的丈夫报告,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具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很轻自然地引入到“世界的时区”这一节的学习中。
2、课中阶段
当教师把新课的一个问题讲完后,要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而转入下一个问题。例如,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这一节时,当讲完北方地区的知识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转折到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那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学习中去。
3、结束阶段
当全部内容结束以后,为了巩固本次课的内容,为下节课做铺垫,也需要提问。
(1)为巩固本课内容的提问要在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例如,讲完“西双版纳”这一节后,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的哪些知识?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总结以下?”。
(2)为下次课做铺垫的提问多用于本课内容与下次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时使用。比如,讲完“西双版纳”第一课时之后,学生也总结了学习的内容,这是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西双版纳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那么,西双版纳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这样提问的话,就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提问的技巧很多,总的来说,应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准确、科学地运用课堂提问技巧,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2/12/14 12:05:37
- 【点击频次】148